這些書,差不多有七八十本。像儒家聖賢的典籍,論語呀什麼的;一些神怪志異,山海經、搜神記、聊齋呀什麼的;史書也有好幾本,比如史記什麼的,還有些民間傳說整合起來的本子。
又有一些道家的神神道道的典籍,也一股腦兒打包給了周禹。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說,或者散文。比如魯迅先生的一些書籍,比如巴金或者郭沫若等這些人物的文章書籍。
除此之外,還有唐詩宋詞等本子,以及一些雜談。
零零總總,周禹將其分門別類,安置在了書架上。
書安置好了,這一眼看去,書房就真的像個樣子了。
不由微微舒心一笑。
他拿起一本太史公的史記,開啟窗戶,迎著湖光水色,坐在書桌後面,愜意的閱讀起來,一時間,竟把兩個老活寶都忘了。
等到快傍晚的時候,周禹才揉了揉眼睛,押上書簽。
一本史記,才看了不到十幾頁!
古文典籍嘛,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當然不可能像看小說一樣,一目十行了。那樣的話,跟沒看有什麼差別?
放下書,周禹這才想起,還有倆老活寶呢。
連忙出門,站在樓上,就看到下面客廳裡,老爺子正跟老李和老張聊得愉快。
……
老李和老張的到來,最是開心的,就要數老爺子了。
三個老頭一起,有時候就在屋外的草坪上下棋,爭的面紅耳赤。要麼就去鎮上,去找另外兩個老人。要麼就去海邊,還撿貝殼來著,真跟小孩一樣。
而周禹自己,則主要忙著看書。
他發現,這樣悠閑的生活,早上起來跑跑步,去看看菩提蛇和暖玉蜂,回來在農場裡逛一圈,然後就看看書,還真是閑情逸緻,舒坦的緊。
過了兩天,林泉回來了。
帶著他的老母親和挺著大肚子的老婆。
林泉的母親和他老婆是認識周禹的,當初周禹還去過他家。當然,現在的周禹,不論在穿著還是氣質方面,都跟以前有很大的差別,不過模樣總是沒大變的。
周禹請林泉一家吃了頓飯,就在自己家裡。在飯桌上,跟他們說了超市的事。
“農場自己種出來的蔬菜,經由超市再賣給工人們,其中兩成利潤作為超市所得。其他八成,都要返還給工人們。畢竟,種植蔬菜,他們都出了力氣的。這返還的方法呢,就算進其他商品裡面,酌情的降低一些價格。這樣一來,超市能賺錢,工人們也得了實惠。”
然後又跟林泉道:“超市已經搭建好了,拼湊板房容易的很。其他的諸如貨架之類的物品,我也幫你出了,這超市呢,就算是你租我的,每年租金就給個一千美刀就行可以了,友情價嘛,哈哈。”
林泉感激道:“謝謝老闆。”
“等貨架這些設施做好之後,你就盡快聯系批發商吧。然後盡快把超市做起來,工人們這幾天都在問呢。”
周禹又道:“超市做起來之後,就交給嫂子操持。還有營業員,有的沒有在種植蔬菜上出力的,會調整休息日,輪流來做,嫂子只需要看著就行,也不忙,也不麻煩。”
……
又只三天,農場超市開張了。這其間,周禹從網路上訂購的一些書籍,也陸續到了,更加充實了書房的容量。
當然,超市初開張的時候,價格是沒有變化的。因為農場的蔬菜,才剛種下不久。要等到蔬菜開始販賣的時候,才會將利潤抵入其他商品裡面,酌情降價。
不過即便這樣,也讓農場裡的工人們覺得方便了太多。就算周禹,也覺得方便了許多。
雖然農場只有一百來工人,但加上他們的家眷,雖然沒有三百人,但也有兩百多。生意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