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樣是之前半年之中周禹的成果之一——這是養殖蚯蚓的肥堆!
周禹自從決定養殖黃鱔開始,每每上網,就會花費不少的時間,去查詢相關的資訊。甚至還從書店裡,買了不少相關的養殖書籍來閱讀。
不過從網上和書籍中得到的知識,總是不太確切。
怎樣更好的養殖黃鱔,他也只有個大概的框架。只是確定,用蚯蚓飼養黃鱔,應該是不錯的。
因此,就在豬圈裡,做了這些肥堆。
肥堆的組成成分,是以人畜糞便混合草木泥土為主,放入蚯蚓,就會很快繁殖起來。前兩次回家,周禹已經開始讓水渠中的黃鱔開葷了。
說起來那些黃鱔也真是可憐,在蚯蚓還沒飼養出來之前,幾乎都在餓肚子。好在沒有被餓死的,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拿起工具,周禹熟練的從肥堆裡扒拉出一條條肥碩的蚯蚓,刺鼻的氣味、惡心的肥堆、還有滑膩膩的蚯蚓,都不能讓周禹色變。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並且早熟的農村人,周禹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
肥堆裡掏出來的這些蚯蚓個頭都十分肥大,甚至有的還生的奇異,表皮泛著些乳白色,與尋常蚯蚓略略有些不同。
很快,周禹就扒拉出一簸箕,約莫七八斤蚯蚓。
便端著簸箕,來到荒地上水渠邊,蹲下來看著水渠裡清澈流動的活水,抓起一把蚯蚓丟了進去,很快,就看到水渠左右泥坎上的一些洞裡,有黃鱔冒出頭來。
整片荒地兩畝多,水渠的總長度,有四五百米。十幾斤黃鱔在裡面,其實十分寬敞。周禹走一段,抓起一把蚯蚓放進去,又走一段,再放進一把蚯蚓,花了半個小時,才做完這事。
看著稀稀落落大大小小的黃鱔從泥裡鑽出來,活力四射的在水渠裡翻騰進食,周禹就心裡十分高興。
不單單高興自己的成果,更因為那些細絲一樣的小黃鱔!那些大黃鱔分明已經産卵並孵化出了下一代!
這可都是錢啊!
一種成就感,從心裡油然升起。
他還只是個十八歲的青春少年,在他這個年紀,絕大多數的人,都還無憂無慮,而他,則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了。
雖然,這些成績還未轉化成切實的利益,但自己做的,總是能讓自己開心。
餵食了黃鱔,常羿洗了手,緩步往後山上走去。
後山有他自己的秘密,而且他喜歡沒事的時候,一個人靜靜的在後山遊蕩。爺爺沒出事之前,是純粹的遊玩。爺爺出事之後,後山似乎就成了另一個心靈寄託的地方。
一個人,安安靜靜,沒有打擾。口裡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耳畔聽著鳥兒的鳴叫,大自然撫慰著,讓心神安寧。
周禹家的後山,並不矮。
這座山,已經可以算是遠處大山的一個支脈了。是圍繞著榕樹坡村子的這條山巒最高的一座山峰。
山峰上半部分跟下半部分涇渭分明,上面光禿禿的盡是山石,下面則是成片成片的松樹林子。
就好像一個禿頭的模樣。
上半部分的山石嶙峋且陡峭,尤其最巔峰處,四面完全是懸崖峭壁,根本沒人能上的去。似乎周禹也沒聽說過誰吃飽了沒事幹,爬上過那個山巔。
倒是下半部分的松林,是榕樹坡最大的財富。
早年不少人靠著砍伐松樹,賣了不少錢。不過後來就不行了,上面不讓隨便砍伐了,即便砍伐,也要種上,不能少一棵,讓村民們鬱悶之餘,也只得放棄了這個財源。
走入松林,踩著厚厚的松針,腳下一片柔軟。一棵棵大大小小的松樹鱗次櫛比的生長著,斑駁的樹皮裂開,一些松油浸出來,凝結成褐黃色的塊狀掛在上面。
幾只松鼠在林間一閃而逝,還有鳥兒,嘰嘰喳喳的,時而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