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不少人似乎已經找到了思路。有一位博識強記的鑒寶高手好像想到了什麼,看向那幅對聯就有點熱切起來。
“小友,你這寶物轉手嗎?”他馬上先下手為強。
其他人更加吃驚,就算猜測是紀曉嵐的,也還沒有證據,有沒有必要那麼心急?萬一弄錯,那就是損失了。
王軍跟楊奕說道:“老弟,別吊胃口了。”
楊奕無可奈何地笑道:“不錯,就是紀曉嵐的作品。這位朋友別著急,想要我這對聯,也得離開這裡再談呀!”
其他人一聽,全都善意一笑。
可不是?這對聯本身就是人家榮寶齋贈送給楊奕的獎品,還沒出店門,就轉手給人,多不給面子呀!而且,這基本上也算是榮寶齋打眼的事,就這麼當著人家的面,真的好嗎?
那榮寶齋的經理苦笑連連,沒想到他們榮寶齋也有打眼的一天,傳出去可不是什麼好事。
“不得不說,榮寶齋不愧就是榮寶齋,一出手就是紀曉嵐的作品。”楊奕這句話,讓榮寶齋的經理臉色好看了許多。
盡管不少人心知肚明,知道這幅對聯是榮寶齋看漏眼,被楊奕撿了便宜,但如此一說,很給榮寶齋面子,表示榮寶齋出手闊綽,把紀曉嵐的作品當成獎品。
那名經理臉皮也夠厚,心不跳、臉不紅地接受:“這次活動,我們店相當重視,把紀曉嵐的大作拿出來,也是鼓勵大家將書法發揚光大下去。”
王軍心裡嘖嘖稱奇,當經理的人,果然嘴巴厲害!
“還是請楊奕先生給大家講一講這幅作品的奇妙所在吧!”榮寶齋的經理向楊奕做出一個請的姿態。
人家給了面子,自己也要回敬一下,讓人家出點風頭,盡管心裡還有點肉疼,但只要減輕對榮寶齋的負面影響,其他的都不重要。
“那我就妄言幾句,有不準確的地方,還請諸位多加指正。”
隨後,他跟大家講了一個故事,關於紀曉嵐的。在對聯方面,紀曉嵐可說是舉世無雙。而民間廣泛流傳的紀曉嵐對對子故事,有真也有假。
傳說,紀曉嵐的老家河間縣有一大佛寺,寺中方丈禪心已是須眉如霜。禪心大師因慕紀曉嵐才名,獻茶敬煙,備極殷勤,並出示一幅自身畫像,請其題詩留念。
曉嵐推辭不過,乃提筆寫道:精神炯炯,老貌堂堂;烏中白髯,龜鶴呈祥。
禪心大師一看,如獲至寶。接著又請曉嵐為其新建禪房書贈一聯。
曉嵐乃趁興振筆疾書一聯雲:鳳遊禾蔭鳥飛去,馬走蘆邊草不生!
禪心大師大喜,乃請人精工裝裱,懸掛正殿。
數年後,有位原籍河間,日後被紀曉嵐罵作“北人南相”的中書君,返鄉掃墓,途經大佛寺,入內參佛,看到了紀曉嵐所寫的對聯,不禁大笑。
禪心大師愕然,詢問究竟,中書君說:“這是紀曉嵐罵你啊!”
“啊!罵我?……”禪心大師仍看不出所以然來。實在他本來學識平平,談不上有什麼文學造詣。
中書君不得不向他解釋說:“‘鳳遊禾蔭,鳥飛去’,則剩一個幾字,‘禾’下有‘幾’,乃是‘禿’字。‘馬走蘆邊,草不生’則為戶字,馬邊加一‘戶’字,豈不是‘驢’嗎?前後兩個字相連,不是罵你‘禿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