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鐵軌節點通向的新的章節,名為攬星摘月,是一個連環性的主題空間。
整體有三個節點連成軸線,引導人們通向最終主題,也是第二部分的大主題——古榕拜月。
軸線空間是入口處迷夢森林的演變狀態。
讓人感到萬分熟悉。
走路,運動,經歷,最終會自然而然的匯聚成一種虔誠,讓親身走過的人深深的體會到古榕拜月這個主題背後的內涵與信仰。
“現在普遍認為,城市的人們缺乏信仰。”黃先生已經緩了過來,收拾好保溫杯,繼續開口講解。
“其實倒未必只是城市,城市與鄉村本為一體,不過是一體兩面,城市的人和鄉村的人都是人,都是華國人,從本質看看都是一樣。
城市人有的問題,鄉村人未必就沒有,只是相對比較之下,可能各有所突出的問題罷了。
而信仰缺失,這種普遍性的精神上的問題,不是城市所獨有的,更像是這個時代所獨有的。”
黃先生邊說邊走,保持著一定的步速,幾乎和仇百渡,馬其軒並行而走。
顯得格外的親切禮貌。
“為什麼說更像是這個時代所獨有的呢?
我個人認為,一方面,一部分人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奉行物質為主,物質至上。
物質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為轉移的,但如果把人等同於物質,自然而然的就會導致精神文化弱化,導致性格的缺陷,生活的單調、疲憊、空虛。
但是當今這個世界,本來就崇拜物質,物質不可缺少,甚至是越多越好,但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適合的量才是最好的,太多了,也未必很好。
可惜只有一部分人真正的懂得這個道理,而在這一部分人中,又只有一小撮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量。
畢竟嘗試也是需要成本的嘛。”黃先生說著說著,語氣感慨起來,大概想起了自己的曾經。
仇百渡也感覺黃先生講的很有道理,彷彿觸碰到了一些自己從來不曾注意過的東西。
回望自己過去的歲月,彷彿永遠在知道自己不行,但是又要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不行,然後最後最終發現自己還是不行,只不過努力了之後好像又沒有那麼的不行的一個過程輪迴迴圈之中。
說起來好像很繞口,簡化來說,就比如你做這張卷子,你知道你肯定得不了100分,但你也要努力盡全力考個高分,然後你朝著100分努力,你發現不管你怎麼努力都考不到100分,但最終努力還是有成效的,至少你沒有考二三十分,一般還是能考到60分。
這其中既有落差,又好像有心裡的安慰。
好像自己確實不行,又好像自己沒有那麼差勁。
然後人生的下一個考驗接踵而至,又開始這樣的思想迴圈。
然後再一次次迴圈中,仇百渡發現了在什麼時候開始積極振奮,什麼時候開始消極反思,往往自己最能承受的住,最終不至於導致精神崩潰。
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在試探適合自己的量,尋找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呢?
原來,精神和物質很類似,也是需要定時維修維護的。
仇百渡注意力逐漸集中,集中精力的聽著黃先生繼續往下講。
“另一方面,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