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瑜感覺最近時代變化的太快了。
彷彿從很早之前的重工業時代,飛速轉化成資訊時代,又十分突然的轉化成了生態時代。
田曉瑜已經無法想象,如果她家裡沒有紫藤蘿瀑布,沒有杜鵑花椅子,沒有驅蚊草涼蓆,城市裡沒有防風樹林,沒有牡丹花地毯,沒有銀杏大街,沒有攀爬網公園,那她還能不能生活的下去?
其實很多變化都是一度公司帶來的。
幾乎從根本上改變了華北市。
華北市與首都臨近,一直以來,算是極其發達的城市,最早就是以重工業聞名。
只是原先開展大量的重工業,雖然帶來了經濟上的騰飛,但也毀了這個城市的資源和環境底子,所以在前十幾年的電子資訊網際網路時代,城市缺乏資源,又缺乏創新技術,一直有一種無可挽回的頹勢。
近幾年卻突然大變樣。
電子資訊科技好像突然就跟上了時代,甚至還有了很多的創新。
許多人才不知不覺的流入。
普通人好像也一下子就變多了。
各種新奇的建築拔地而起,綠地率卻是全國的前列,花草喬木,處處皆是,霧霾悄無聲息就沒了,只要不下雨,天天都能看到藍天白雲。
很多公共場合開始整修,變得又漂亮又實用。
從前她家門口那一個大廣場,光禿禿的,只有地磚,連個擋風的灌木都沒有,草坪什麼的只剩下灰塵飛揚的泥土,根本沒有人來打理,夏天顯得單調,陽光又曬,蚊蟲又多,只有那些愛廣場舞的大媽們在這裡聚集。
一到冬天,那就是連大媽們都不會來了,北風呼啦呼啦灌進人的衣領裡面,冷的不行,壓根就不適合停留。
就這兩年,前面這一塊廣場就已經大變樣了,擋風的防風樹陣再加上調節氣候的雲芝,冬暖夏涼,還自帶舞臺煙霧特效,大爺大媽們都喜歡在這廣場上面轉悠。
廣場也不再只是光禿禿的地磚,有一半場地換成了驅蚊草坪,鑲嵌了一部分牡丹花地毯,聞著一股清香,腦袋都放鬆清醒了。看著好看,坐上去也是舒服,好些鄰居都喜歡每天傍晚的時候在草坪上坐坐,一起聊聊天,甚至有人開發出了聚餐的模式。
因為那個無名人士的資助的綠樹運動,每天樓裡都專門組織一個小隊到小區內種樹。
每天鄰居們都會相互問問,你家的樹種的怎麼樣了?又長高了兩厘米嗎?上個月又得了多少錢,一度公司哪種無色能量液最好用之類之類的。
共同的活動讓交流頻繁起來。
鄰里關係逐漸緊密。
就比如說田曉瑜,從前她從來不知道樓上的張大媽的女兒竟然是她的小學同學,然而在上一年一次組織植樹運動的時候,突然發現,所謂世界上但凡認識七個人,就一定能認識所有人這句俗話,不是沒有道理。
生活充滿了驚喜。
街道上的人彷彿更多了,但卻一直很有秩序。
原先在大街上幾乎從來看不到的坐著輪椅的殘疾人,老年人,都逐漸出門。
大概是因為華北市的盲道,無障礙通行修建得比以前好多了吧,至少田曉瑜再也沒有看見過走在盲道上,突然撞上電線杆,撞到牆,或者走著走著就盲道就斷了的情況。
相反,由於一度公司的包辦翻修,很多街道已經是按照三分之一綠地,三分之二鋪裝來整修,而這三分之二的鋪裝,往往一半都是無障礙通道,一度公司似乎鼓勵身體健康的人們走那三分之一的綠地。
事實上,確實更多健康的人們喜歡走那三分之一的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