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的路子,有點像三十七師的刀法影子”
石達看了小夥子們舞大刀,說道。
“不錯,石達兄弟有見識,有眼力!”牛奔讓小夥子們給易小晶演練一下刀法,沒想到竟然一眼被石達看出了來歷。
“在我們河西村養傷的李大哥他們就是三十七師的,這一套刀法就是他傳給我們民團的。”
石達點點頭,說道:“三十七師的大刀隊,曾經在和鬼子短兵相接的時候,一百多個人砍了三百多個鬼子,一戰成名,我們陸團長還帶著我們去三十七師的大刀隊觀摩過,留給我的印象很深!”
“不錯!”易小晶說道:“明天給你們配槍,從明天開始練槍吧。”
“謝謝團長!”
牛奔喜不自勝。
畢竟只是一個村裡的民團,一百多號人,才二十幾條槍,子彈更是缺乏,民團的小夥子們根本沒什麼機會去摸槍,更別說槍法了。
易小晶擺了擺手:“好了,解散吧。”
吃了晚飯之後,易小晶走到了吳明的屋門前,“咄咄咄”敲了敲門。
“易團長。”
吳明“吱呀”開啟了門,看見是易小晶,趕緊將他迎了進去。
“天涯呀海角,
覓呀覓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愛呀愛呀郎呀,
咱們倆是一條心······”
進了房間,房間裡有一個壁爐,此時“噼啪噼啪”的燒著木頭,火苗跳躍著。留聲機裡放著天涯歌女,音調婉轉,聲音甘甜而充滿感情,又帶著老膠片獨有的聲音。
“這是我妻子唱的。”
吳明說道:“當年上海一遊,我遇到了她,即便家族不同意,我決然娶她為妻。這首歌她最喜歡唱,我最喜歡聽······”
說話的時候,吳明雙眼迷離,似乎帶著追憶。
易小晶坐下,聽著歌,感嘆說道:“亂世之中,國尚不保,家更難存吶。”
吳明點了點頭:“軍閥混戰,日寇侵華,土匪肆虐,如今的華夏大地四處狼煙,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太平。”
“這就需要我們這些有志之士努力了。”易小晶端起茶壺,給自己到了一杯茶,說道:“遠的不說,先說說飛鷹山的三鷹寨吧,不知道吳先生對三鷹寨的瞭解可多?”
吳明說道:“三鷹寨人口三百餘人,土匪二百餘人,在這周圍算是一個大寨。不過,大都是山下貧苦之人吃不上飯上山當的土匪,真正戰鬥力一般,而且飛鷹山山勢緩而路多,易攻難守,雖然守著山下一條通著南北的交通要道,短不了吃穿,但一旦有軍隊進剿,飛鷹山積累的那些財富就是給人做的嫁衣了。
如果易團長想攻打三鷹寨的話,唯一要顧慮的就是二寨主一夥兒人了。這些人曾經是國軍之下,閻錫山序列的正規部隊職業軍人,那個二寨主聽說也是山東講武堂畢業的,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