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大侄子的確會謀算,而且經常用一些很絕很下作的計策,比如當初對朵顏三衛的絕情,又比如對瓦剌的釜底抽薪。
但朱高煦也知道,大侄子絕對不是那種做了不承認的人,又或許他會對當事人,也就是朝鮮那邊死不承認,但卻不會對自己人這樣。
“算了。”思及至此,朱高煦也沒了繼續探究的心思了。
“你跟我說這些沒啥用,還是得看朝鮮那邊怎麼想,他們要是不認的話你就得想個說法出來了。”
“不認?嘁……”朱瞻垶先是挑了挑眉,隨後就嗤笑出聲。
“我借給他們仨膽兒,您問問他們敢嗎?”
不是朱瞻垶目中無人,實在是朝鮮還真不一定有那個膽子。
首先就說這鐵礦一事,在雙方初步達成交換意向之前,朝鮮是派人去過那片地方的,因為大明曾要求朝鮮將那片地方的百姓都給撤走。
這沒啥好說的,對於朝鮮來說人口本就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而對於大明來說這種百姓一般都是很難管理的。
這就跟改朝換代的時候一樣,這種人就好像是那種接受新朝統治但卻又心念前朝一樣。
在遷移百姓的過程中朝鮮有很多機會,但他們沒發現,這就沒有辦法了。
最後,在交換這件事塵埃落定之前,大明從未派過成規模的人去往那塊地方,有的就只有來往於兩國之間的商隊。
朝鮮有什麼理由鬧彆扭?
再說了,大明現在日益強盛,朝鮮又剛剛從大明手中得到了別人都不曾得到的新糧種子,他們有什麼膽子鬧?
要知道這會兒李褆可還在應天府等著參加皇太孫朱瞻垶的大禮的,還沒離開應天府的範圍內呢,真要是惹得大明不高興了,反手就把糧種給你收回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就算是他回去了也沒人會認為大明就會那麼算了。
“殿下……”
兩人正聊著呢,朱銘回來了。
一進院子,朱銘就看到了依靠在門框子上的朱高煦,這還讓他好生愣了一會兒。
“殿下,這是陛下讓小人交與您的,剩下的是小人剛從騰驤衛那邊拿回來的。”
在朱高煦和朱瞻垶的目光中,朱銘將帶回來的東西交給了朱瞻垶,然後靜靜地退到了門外。
“那是什麼?”朱高煦看著大侄子連看都沒看就將那些書信丟在一旁,有些好奇地開口。
“您想要?”朱瞻垶愣了一下,然後將那些書信給拿了回來。
“您要是想要的話倒也無妨,不過您可能用不上,這些書信上寫的都是跟錢有關的東西。”
倒不是朱瞻垶在嘲諷他二叔,而是因為朱高煦真的用不上,最起碼短期之內用不上。
這個短期是以年為單位的。
“我用不上?”朱高煦接過了大侄子遞過來的信件,投去了一個詢問的目光。
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朱高煦這才將書信開啟。
上面其實沒什麼,就是賬單而已,是紀綱在朝鮮和倭國經商得來的錢,沒有什麼跟局勢或者是政治相關的訊息。
如果有,那肯定是紅標,而不是白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