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永樂年間只能說是明初,但在紙幣的這方面已經跟宋朝末年的時候有些相像了。
用兩個字來形容:崩潰。
朱元章他老人家的確是中原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可有一點也是確定的,那就是他老人家是放牛娃出身。
放過牛、討過飯、當過和尚造過反,他老人家前半生的經歷跟書這個字就沒什麼關係。
因此,朱元章就有了一個算不上是缺點的缺點:寶鈔的發行和使用。
朱元章到底是貧農出身,再加上那時候王朝初立正是缺錢的時候,朱元章就開始瘋狂印製寶鈔,讓寶鈔在人們心中的份量大大的降低。
反觀元朝基本上都是有多少銅錢、白銀和黃金的儲備就印製多少的交鈔,基本上不怎麼會過量印製,這就保證了交鈔的公信力。
說白了,大明現在用的寶鈔就跟後世的辛巴威幣差不多了。
“這白銀啊,就跟寶鈔是一樣的。”朱瞻垶見自家老爹理解自己話裡的意思了,也就開始細緻地解釋了起來。
“如果白銀增多,但像糧食、桑麻、羊毛等貨物卻沒有增多,那麼白銀的結果就跟寶鈔是一樣的,到最後都是不值錢的。”
“錢這個東西得有與之相匹配的根基,咱大明的物產是有限的,過多的銀錢會讓交易量劇增,最後就會導致錢越來越不值錢。”
“那你打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朱瞻垶的話算是捅在了朱高熾的點上,讓他一下子就來了興趣。
他雖然不知道大兒子是怎麼跟老爺子說的,也不知道大兒子是怎麼謀劃的,但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大兒子肯定不會放過倭國的那些白銀。
如此一來,大兒子剛才說的那種錢貨不對等的情況就是一定要解決的,不然的話大量的白銀湧入對大明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了。
朱高熾很清楚自家大兒子不是個無的放失的人,既然他開始謀劃了,那就證明有了解決的辦法。
“很簡單啊,就是增設能夠成為貨物的種類。”朱瞻垶招了招手,將自家弟弟手裡的冊子拿了過來。
那是他給自家弟弟寫的,用來輔助學習的。
“您看這個。”朱瞻垶翻開了冊子,指著上面的一幅圖畫說道。
“羊毛在去年之前是沒有價值的,或者應該說只能是用來做皮襖,而且還是草原人喜歡的,我們漢人並不喜歡皮襖的那股子腥臊味兒。”
“但現在,羊毛的利用讓草原有了盼頭,我們大明也多出來了一種新的貨物,那就是以前從來都不曾被當做過貨物的羊毛。”
“貨物的買賣需要錢,這樣一來就算是有了一個空缺,我們可以把這個空缺的位置給補上。”
聽著大兒子的解釋,朱高熾瞭然地點了點頭。
的確,因為羊毛貿易的關係,大明的物價已經有些跌落的跡象了,因為更多的商人喜歡羊毛這個新貴,這就導致其他貨物的交易量減少了。
交易量減少了,那價格自然就會被壓低。
“第二個辦法。”朱瞻垶合上了冊子遞給了一旁的弟弟。
“提高現有物產的量。”
喜歡日月江山永為明請大家收藏:()日月江山永為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