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他,本地人出力。
在騰驤衛的努力下,那些被滲透過的地方都很期待大明的統治,甚至不止一次地求見張輔,詢問朝廷什麼時候能夠派官員下來接管事務。
但這種事情嘛,一般都是戰爭結束之後,軍隊打掃完戰場,清理掉絕大多數的不安定因素之後,朝廷才會派人來接手並治理。
沒見之前的建州、交趾都是自行治理嗎?就是因為朱棣知道,這種戰爭留下來的不安定因素過多,派過來的官員就算是不客死他鄉也會被架空。
沒什麼用,還白白浪費人才。
一聽這話,安南當地的百姓著急了。
我們期待了這麼久,甚至連自己的酋長都宰了,你們跟我說這個?
不過著急歸著急,他們也能理解張輔的說法,畢竟之前交趾是個什麼樣子沒有人比他們還清楚。
憑心而論,他們雖然不是明官,但也能理解朝廷的做法。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就坐不住了,自發地開始組織人手,陪著張輔南征,勸降南邊各地的百姓。
張輔是真的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兒,當即就拍板同意了。
張輔不是沒想過這些人是別有他心,但他並不害怕。
首先,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個部落就出一兩個人,而交趾之前的土豪士紳為了封鎖訊息,基本上是不會讓自己治下的山民與外界有過多接觸的,哪怕是別的部落的人。
其次,這些人就算是加起來也就兩百來人,這個數量實在是太少,對明軍構不成什麼太大的威脅。
最後,從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急切以及表情和微動作上,張輔沒有看出來這些人是別有他心的。
如果一個人是屬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那種情況,那多多少少的會有一些不自在,在表情和動作上多少會有一點點的表現。
就算有一些人能夠掩飾得很好,但這二百多人全都是這樣就有些離譜了。
所以,明軍出征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就是由當地人打前鋒,幫他們遊說其他部落的百姓。
當然了,這不可能百分百成功的,先不說會不會有部落反感外來者,就說這法子用的次數多了,其他部落的酋長也會升起警惕之心,尤其是陳季擴這種人。
所以,這種法子也只是在收復了十幾個小部落之後就沒有用了,但這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這一大片可不全都是明朝的疆域,也不全是交趾布政司,這裡還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做暹羅。
陳季擴等謀逆頭目的生存地已經被壓縮到了無限小的範圍內,很快就要被迫跟明軍正面交鋒了。
“讓那些百姓都撤回來吧,安排人送他們回各自的部落,並且一定要保證一個一個的安全送到。”
張輔看著那些在篝火旁熱烈交談的百姓們,心下有些感慨。
他在安南呆了這麼長時間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景,多年征戰的他深知這種軍民一心的現狀來得有多麼不容易,所以他一再叮囑,要把這些人全都安全送回家。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情了……”
喜歡日月江山永為明請大家收藏:()日月江山永為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