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了,老和尚你算的卦是什麼啊?”就在朱棣剛剛把心放回肚子裡的時候,朱瞻垶的一句話又讓他再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沒什麼。”姚廣孝搖了搖頭,避而不答。
他算的那事兒雖然是好事兒,但也不是隨便就能說的,尤其是當著朱瞻垶這個皇太孫的面兒說。
怎麼說?說我之前算到你跟你的兩個叔叔會自相殘殺?
先不說朱瞻垶會怎麼想,就說人家朱棣還在眼前呢,他能由著你這麼說的嗎?
看了看老和尚,又看了看面色有些變化的老爺子,朱瞻垶撇了撇嘴,沒有再問。
實際上,他大概也能猜出來是什麼事情了。
看著倆老人精的樣子肯定不是啥好事兒,那老朱家到了高字輩和瞻字輩的還能有啥不好的事兒?不就那點兒破事兒嗎?
“對了爺爺。”眼見著氣氛又沉靜了下來,朱瞻垶就趕緊扯開話題。
“建州那邊您打算怎麼辦?這敕旨您也發了,孫兒也讓那些個宗室女寫信送回去了,不管那邊作何打算,咱們總是得有點兒準備的吧?”
“別的不說,最起碼這事兒不可能就這麼算了的,他們私自買賣武器,這已經是無可赦免的大罪了。”
“先等等。”朱棣拍了拍大孫子的肩膀,給了安心的眼神。
“動,我們肯定是要動的,不過這得看朝鮮那邊配合不配合,如果他們不配合,那我們就還得面對朝鮮的問題。”
“到時候朝鮮這個從屬國還夠不夠乖暫且兩說,就說我們對建州的打算就得全部推到重來,太費時間。”
“若是我們動得太早就容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到時候就不僅費時間還費錢費糧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若是朝鮮願意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呢?”朱瞻垶的語氣已經有些著急了。
現在朝鮮對大明是不是心存反意他不知道,或許應該說除了朝鮮那邊的人外沒人知道,但他知道,最起碼現在朝鮮是不會明著違抗大明的命令的。
一是因為朝鮮現在基本上就相當於是大明的一個州縣了,像文化等一切都是照著大明來的,完全就是個大明的翻版。
二也是因為發生在成化年間的成化犁庭時朝鮮就是出了大力氣的,如果沒有朝鮮的幫助,成化犁庭怕是也就沒了。
再說了,朝鮮現在正遭受著倭寇的侵擾,而隨著大明的強硬,他們的這種困擾會越來越重,因為那些倭寇在不敢來大明劫掠的時候自然就會換個目標。
看看周圍,除了朝鮮之外還有誰?
南洋太遠,北邊太冷,不是入不敷出就是沒啥好搶的,就只能搶朝鮮了。
朝鮮還指望大明在倭寇的侵擾之下雷霆震怒,順帶幫他們也解決一下倭寇之患呢。
“若是朝鮮那邊給了確定的回信兒,那柳升、鄭亨、陳懋和李彬四人就會率軍出發,在匯合邊軍之後就前往建州。”
“先聯絡寧王,然後再跟朝鮮以夾擊之勢剿滅那些亂臣賊子!”
朱棣的佈置算不上是多詳細,因為就好像那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爭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可以遠端指揮的,不然的話趙宋就是前車之鑑。
所以,朱棣只是給出了大體的規劃,選好了主將,讓他們去與寧王和朝鮮這兩撥人匯合,一起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