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以後的史書用春秋筆法記載,那也逃不過築京觀這個事實。
在太子妃看來,自家這大兒子本身就有些殺伐過重了,回來之後還連著整頓官場,讓不知道多少官員喪了命抄了家,現在又整出這事兒來……
太子妃都已經不敢算了,因為她發現就這兩年,直接或間接因為她這大兒子而死的人就已經超過十萬餘了。
阿魯臺部就近十萬,再加上那些被抄家的官員,現在還有這些倭奴……
連想都不用想,以後大明王朝對待倭寇的方法都會參照今天。
別被抓到,抓到肯定就是死!沒有迴旋的餘地!
“這有什麼?”朱瞻垶雙手一攤,一臉很是無辜的樣子。
“這些人在擄掠我們大明百姓的時候可沒少造殺孽,兒子覺得今天的做法就已經夠仁慈的了,畢竟只是誅殺了禍首罷了。”
“要真是按照兒子的想法,那咱大明朝就直接開著鄭和的寶船隊出發,帶人大兵壓境直逼倭國,攪他個天翻地覆!”
“喏!”
朱瞻垶說著就從袖兜裡將那個在嘉興府撿來的肚兜放在了桌子上,然後就沒有再說話了。
有時候,事實的衝擊力遠遠要比言語更加容易讓人感受到。
太子夫婦和朱瞻基看著桌子上那有些殘破的肚兜,都不說話了。
有些事情他們真的不知道嗎?也不見得。
“行了,這事兒垶兒做得對。”良久,太子有些沉悶的開口。
他還是覺得兒子做得有些過,但仔細想想,好像又沒啥毛病。
他現在是屬於明白道理,但這和他自幼接受的教育以及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相沖突,一時之間有些轉換不過來。
“我也沒說兒子做錯了啊……”太子妃嘟囔了兩聲,然後沒再說話,轉身離開去給這父子三人準備茶點去了。
“你們倆說吧。”太子爺也不伺候了,直接起身離開。
對於他來說,在知道了大兒子做的沒錯的前提下,也就沒有那個必要去糾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糾結,那隻能給自己找不自在罷了。
“說說吧,看你憋半天了。”看著父母先後離開,朱瞻垶也開了口。
自打從烏蠻驛離開,朱瞻垶就發現自己這個弟弟有一肚子的想法,但在大庭廣眾之下不好開口。
要知道,他們今天可是浩浩蕩蕩的從午門側門出的宮,烏蠻驛不遠,所以這中途也沒有坐馬車。
一路上全都是人,就因為這個朱瞻基才沒開口。
“哥……”朱瞻基看著自家大哥,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知道,自家大哥這是在教導自己,別說在皇室了,這就算是放在一般的家庭裡都是比較難得的。
皇室子弟爭權利,尋常家庭爭家產,都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