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高熾來說,自家兒子之前說的都是廢話,他有的是理由去反駁,但當最後一句話說出口的時候,他沉默了。
事實上,他也不相信他的那個弟弟會為了皇位而選擇跟瓦剌聯合。
在明面上,大明和瓦剌是兄弟一家親的模樣,我不劫掠你的邊關,你對我開放互市,雙方的關係很是融洽。
但事實上誰都知道,這是永樂大帝的計謀。
朱高熾知道,朱高煦也知道。
朱棣看著侃侃而談的大孫子,突然有種想要哭的衝動。
就算是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他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自己的二兒子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而在這種事情上最受傷的無疑就是他這個父親。
但朱瞻垶的堅定讓他很是欣慰。
可朱棣不知道的是朱瞻垶根本就沒有想這麼多,也不是相信朱高煦,而是因為那封奏摺上的名字。
上面各種姓氏各種地方的人有很多,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商人。
而在商人這個身份之後他們又都隸屬於一個群體,那就是晉商。
晉商,而且還是明朝的晉商,真的是一言難盡。
朱瞻垶依稀記得在前世大學的時候,他陪女友去歷史系旁聽,在聽到那個教授講晉商的時候山溪籍貫的女友那羞愧的神情。
原因無他,宋朝之後的晉商那真的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而且還是中華民族都最深惡痛絕的兩個字。
漢奸。
山西的商業活動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蓬勃發展的勢頭,不同於秦國的老農習性,春秋時期的晉國、戰國時期的三晉,都極為重視商業活動,將商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強國基礎。
但實際上,能被冠以漢奸這個難聽至極的稱號的,也就只有中間那一撮人。
早期的山西商人,也是心懷家國天下的,比如漢朝的馬邑大商人聶壹,向朝廷進獻“馬邑之謀”。
像隋唐的商人武士彠,從事木材生意,李淵在太原起兵後,武氏從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援,成為唐朝的開國功臣,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但在宋朝之後,晉商就開始走上歪路了,宋朝失去中原王朝傳統的養馬地,需要從遼國進口大量的戰馬,而遼國也需要大量中原的手工業品。
山西的商人透過宋遼的互市,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但是宋遼之間,時戰時和,互市榷場也時常關閉。
到嘴的肥肉就要丟了,這怎麼行?
於是晉商就開始了大量不受官府管轄的走私貿易,由此積累下了大量的財富。
其實在明朝,不管是洪武朝還是永樂一朝,對待商人的政策都是很友好的。
你可以說朱家人針對商人,但你不能說朱家人針對商業,因為明朝,尤其是前期的明朝,商稅真的很低。
雖然這裡面有貶低商人的想法存在,因為人們習慣性的認為納稅越多,地位越高,但你卻不能否認商稅低這個事實。
在明朝,晉商可以說是發展到了最巔峰的時期,但隨後,晉商再次做出了漢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