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似紙薄,世事如棋變;
有權骨肉親,去勢陌路漢。
實際上,趙匡胤上午來到門口求見,門衛就向王彥超報告了。
王彥超是大名臨清人,字德升。父王重霸,字定大,唐末跟隨黃巢起義,後又歸附於唐,授通奉大夫。唐亡,朱溫在汴京稱帝,改朝代為梁,史稱後梁。王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書,後以光祿卿致仕。
據史書此記載,可知王彥超的父親是被官府招安的農民起義軍中人物,大概還是個不大不小的頭目,是否見風使舵,背叛黃巢,主動投靠官府,無典可查。但據官府給官不小,可知至少是沒有不屈不撓堅持到最後,並且有可能反戈一擊,甚至殺點義軍,給官府當做見面禮都是有可能的。
受官府欺壓,參加農民起義軍;開初反抗官府,後來又投降官府反過來欺壓百姓;為了富貴,哪頭高睡哪頭,這便是王彥超父親的人生軌跡。
王彥超從小受家庭影響,接受世代相傳的人生“智慧”,先忠於後梁太祖朱溫,又忠於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又投靠在吳越王錢鏐麾下為官。“後晉高祖石敬瑭見王彥超為人正直忠貞,在出兵討伐陝西時,召至帳下,委以軍機大權。天福初,王彥超官遷奉德軍校,轉殿前散指揮都虞侯,領蒙州刺史,再轉嶽州防禦使兼護聖左廂都校。”石敬塘下臺,他又成了後漢復州防禦使。
根據王彥超的履歷,其性格用現代的時髦詞概括,只用兩個字,那就是“會混”!
如此會混之人,豈能明看著是個刺蝟還要往懷裡揣?
王彥超聽門衛說來拜的人是個二十來歲的紅臉叫花子,自稱“汴京趙家老大”,知道是欽犯趙匡胤,當即心中便琢磨開了。
“這浪蕩子燒了御勾欄,殺了皇上喜愛的女樂,本是滅門之罪,他老子為保家親自揭發他,把他當爛膏藥甩了,他找到我這裡,這不是給我添災嗎?”
王彥超本打算把他抓起來解京,又想到他老子趙弘殷雖說如今沒了官職,可在朝中老關係還在,尤其是和蘇太師私交不錯,真讓他在自己手上喪命,這怨結得不小!
王彥超怕抓他留下禍根,左右為難,想來想去,只有不留他也不得罪他,不聲不響把他打發走最好。
因此,他向門衛說“不認識”,讓把他趕走。
趙匡胤硬闖進門,還當著眾人的面叫他,他只得裝做沒聽見,讓人把他抓了起來。
王彥超溼手抓麵粉,想甩也甩不掉,回到住處,急得直轉圈子。
夫人見他急得團團亂轉,說道:“抓住了欽犯,你又立功,又得賞,還轉什麼圈子?”
王彥超訓道:“哪裡會像你想得那麼簡單?趙弘殷雖說親自揭發兒子,那是萬般無奈保家的舉措,實際上他要不暗放,他兒子知道跑嗎?咱要真抓了趙老大,押到朝廷給一刀斬了,與趙弘殷的仇就結得大了。他雖現在不是官,可官場上還有許多他施過恩惠的下級,與蘇太師關係仍很密切,並且江湖上還有很多勢力,他要存心報復,盯著咱來黑的,又是暗殺又是綁架,咱的日子還能安生得了嗎?再說,咱過去和趙家關係那麼好,突然變臉,置他兒子與死地,能會沒人暗中戳咱脊樑骨,指責咱不仁不義嗎?”
夫人說:“那總不能收留他吧?”
“那當然,窩藏欽犯,那是滅門之罪。若露了風聲,禍就更大了。”
夫人說:“給他幾兩銀子,讓他離開不行嗎?”
王彥超皺眉說道:“若是開始,這法子雖說得罪他,還不至於結大仇,現在不行了。我讓他等了一天,剛才硬闖又被我捆了,這能不結仇嗎?趙老大驕橫慣了,武功不弱,如今又是亡命之徒,豈能與我善罷干休?好鞋不踩臭狗屎,這類人是萬萬不可輕易得罪的,必須讓他自己情願離開方好!”
“吃的燈草,屙得輕巧。他如今走投無路,還不黃香膏藥硬粘在咱身上,能會自願走嗎?”
王彥超兩口議來議去,方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那就是,讓人裝扮提刑司幹辦,接到密報來抓趙匡胤。
夫妻倆安排貼心的將士裝扮成提刑司幹辦,在客廳等著,向管家規定了來報告的時候,然後,雙雙來到關押趙匡胤的房間。
趙匡胤見王彥超夫妻進來,高興地叫道:“叔叔、嬸孃,真的不認識匡胤了嗎?”
王彥超上前給他解開綁繩,親熱地說:“匡胤,老叔做夢都在想你,怎能會不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