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有真曲,樵採無知音。
美人何時來,幽徑委綠苔。
吁嗟深澗底,棄捐廣廈材。”
劉希夷生於公元651年,卒於680年,為唐高宗、武后時期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陳摶生於公元871年,卒於989年,為五代末、宋初人。劉希夷去世時,陳摶還未出生,一前一後,相差一百多年,誰抄誰的,還用說嗎?
又如:《全宋詩·第一冊·卷一》“陳摶”條收的斷句:“萬頃白雲獨自有,一枝丹桂阿誰無”,出自《全唐詩·第二十四冊·卷八百五十七》呂岩的《七言·三十五》:
“當年詩價滿皇都,掉臂西歸是丈夫。
萬頃白雲獨自有,一枝丹桂阿誰無。
閒尋渭曲漁翁引,醉上蓮峰道士扶。
他日與君重際會,竹溪茅舍夜相呼。”
呂岩,字洞賓,唐鹹通年公元860年)進士。呂岩出名之時,陳摶才十一歲,且呂岩為全詩,陳摶只是一句,是非不言自明。
之於《宋人軼事彙編·上卷一·太祖》所收:“初兵紛時,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於籃以避亂。陳摶遇之,即吟曰:‘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的名句,不過是趙匡胤奪位之後,為宣傳自己是“真龍天子”,借大忽悠陳摶之名忽悠天下百姓而已,今人看來,只能一笑了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求官不成,便研究氣功,編造傳奇謊言,追逐隱士名牌,以名取利,看他與後唐、後周、大宋幾個皇帝都有交道的情況看,包裝自己,忽悠天下,且獲得極大成功,這才是“精英”祖師爺陳摶的真正面目。
陳摶研究養生氣功有些成就,這一點是肯定的,至於“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等,則應該全是他忽悠天下和那些馬屁文人看在他與趙皇帝有交情的份上杜撰的屁話。這種能“辟穀”,能“穿牆”,能“千里搬運”,能“萬里治病”的“大師”,在後世多如牛毛,可真有那神通的有幾個?
當時萬眾吹捧,過期都是笑話。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注重修煉養生,提出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這些思想方法均有著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其代表人物盤古、黃帝、莊子、孟子、列子、鬼谷子、葛洪、孫思邈、呂洞賓、王重陽、張三丰等諸多精英均有著研究繼承。而陳摶偏重於丹道法術、服氣辟穀,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思想理論除了繼承老子部分,其創新乏善可陳。且後世諸多皇帝大建宮觀,冊封神仙;民間修煉法術、齋醮科儀、觀相算命看風水盛行,也不能說與他將道教引偏毫無關聯。
陳摶修煉養生氣功,進行易學研究,鑽研內外丹法,與許許多多的道長們一樣,各有成就,對人類有著一定的貢獻,從高處評價,也不過如此而已。他多次與皇帝打交道,指點江山之說,正是他難耐清修寂寞,嚮往紅塵的庸俗表現,過分炫耀,甚至強拉硬套他對趙宋王朝的“充分肯定”、“高度讚揚”、“傑出貢獻”,恰恰有損他隱士清譽,完全是對他的“高階黑”。我想,他若真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大神,是會不高興的。
陳摶因善於包裝自己亦可能是他人包裝利用)——宣傳神婦餵乳,得天助;自詡過目不忘,有異能;有才不當官,品高雅;辟穀不吃飯,道行深;一睡百餘日,半仙體;並且出門就倒騎驢,裝另類,名聲當然是越來越大。
趙匡胤出生的時候,陳摶已經列居後唐精英名流,在華山修道。趙弘殷打聽到他是道界大腕,易學泰斗,半仙之體,神通廣大,便抱著孩子去找他。
陳摶以鑽研內外丹法、修道養生為主,雖說涉及醫學,但造諧並不很深,對面板病更是知之甚少。其水平不會比後世在電線杆子上、廁所牆上大貼包治各種面板病的江湖流醫高明多少。
神不在真,有人信就靈;醫不在高,只要會忽悠就行。陳摶治病醫術不高,但忽悠人卻是多年實踐,經驗十分豐富。
他道觀裡擺著八卦驢,牆上掛著丹葫蘆;室內青煙繚繞,檀香撲鼻,到處做作著仙境氣氛;並且最精於端大腕架子。他讓小道童當托兒,有人來找,小道童遵他囑咐,看是窮人,便說師傅已經睡了幾個月,並且不知睡在哪裡,讓改日再來;若是看著像個富豪、高官,小道童方帶著去找他。
趙弘殷一身官衣,帶著幾十個侍衛,七八個丫頭,三駕轎車,幾十匹戰馬,一路上人喊馬叫,剛到山下,小道童已經覺察,知道來的不是大官就是富豪,跑進煉丹房報告了陳摶。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神睡秀。
喜歡狼食請大家收藏:()狼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