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一試,卻沒想到沒費多少工夫就真當了。
金環島神人的威名一出, 替她省了不少事。
般羅國王的鐵竿衛隊人數本就不算多, 全盛時也就一兩千人。
只打了兩次敗仗就如一團散沙潰不成軍,般羅國王更是畏她如虎, 要打第三次的時候,不等交戰就先坐上小船遠遠地逃亡去了, 餘下的般羅國小貴族更是如牆頭草,她這一方的人馬剛打進王宮,那頭就已經派奴僕跪地,獻上鮮果奇珍, 表示向新國王的忠心。
這種投降的姿勢和速度,當真是令她望而興嘆。
入主了般羅國王宮, 自有一般文臣武將來投,般羅國地方本就不如天聖朝一個省大,管理不難,更有好幾位天聖朝僑民,知道新國王也是天聖朝人, 便上門來自薦效力, 也算是添磚加瓦。
她就發現, 這當一國之主,也不算多難嘛。
主要的政務就是收收稅錢, 從各地收上來再統劃下去。她一個女王也沒多少大花銷, 又沒有後宮妃子,曾經有大臣熱情地進宮求見, 卻是帶著自家年輕俊俏的小兒子來的,誠懇地表示要送給女王做個小情人兒。
好麼,這可把她嚇一跳。
她的年紀都能當那小兒郎的娘了,還小情人兒,這不是瞎胡鬧嗎?
說起來,她雖然失憶,可自我感覺應該還是成過親的,不過想起夫君這個詞來,心裡莫名沒多少歡欣的感覺。想來那人跟她也沒多少情深意濃……既是如此,她自然不會刻意守身如玉,只是懶得再多沾染因果罷了。
因此王宮後院空空如也,王室花銷連上一屆王室的零頭都沒有,再加上國王是個較真精明的,官員們想貪都得小心腦袋,因此這國庫年年寬松,倉庫爆滿。
錢太多了也不成,她這個國王還得想辦法花出去。
這一動腦筋,就想到了幾個花大錢的地方。
一是般羅國東邊海岸,長年受雨季風暴所擾,海岸時常坍塌,海水倒灌,沿岸百姓常受災害。她就花了五年時間修起結實的石基海堤,能抵禦大風大浪,從此再無海岸坍塌災事。
二是開鑿連通南北的運河,來自東方和西方的商船從這運河過,能節省兩日的航程,這工程規模浩大,耗時十來年,雖也有人反對,稱是勞民傷財,不過她不用征夫,都是花的真金白銀僱傭的民工,幹一天的活就有一天的錢拿,這種好事,凡是有把子力氣又想掙銀子的誰不想要啊!
到了後來,甚而有不少天聖朝的貧窮百姓,因朝廷禁海活不下去,只得鋌而走險,坐上黑船乘夜飄洋過海,來到遙遠的般羅國討活計。
他們都聽說般羅國國王就是天聖朝人,國內對天聖朝人也算是友善,並不欺生,般羅國官府也不似天聖朝那般腐敗不堪,賦稅簡單,並不層層盤剝。般羅國修建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長年招收各類民工,報酬都是七天一結,還管吃管住,在天聖朝這些討生活的人眼裡,這樣的活計很實在了,可不就踴躍報名?
當女王又是二十年,海堤修好了,漁民歡聲笑語,從此再不怕海浪濤天。
運河峻工了,河水茫茫,上有船隻往來如梭,兩岸隨之而起了大大小小的城鎮,因這一條國內新鮮的運河而繁榮興盛。
般羅國老百姓日子過得比從前好得不知多少倍,年少的生來便知他們女王是南海萬裡海疆上最英明神武的王者,年老的會眼含熱淚給兒孫們講從前那位惡魔般羅王是如何魚肉百姓的故事,對比今昔,讓小一輩們珍惜如今在女王治下的好日子。
然而神龜雖壽,猶有盡時。
既然百姓們再誠心祝禱女王殿下能長命永壽,也還是逃不過生老病死。
一次偶感風寒,竟讓女王殿下臥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