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這是什麼新的連載話本嗎?莫不是以漢末為題材的?
小皇帝是真有些莫名,他倒是知道夏弟寫話本的事,之前他還追過夏弟的更新呢,還把小報剪下來給了八賢王看,那時候八賢王說了什麼?那是毫不留情得噴了他玩物喪志啊!
但是現在他忽然意識到這是八王爺正面允許他看話本呀,果然是親生兒子寫的就不一樣嗎?
趙禎有些小憋屈, 但是他到底也是真心為了夏安然能夠和趙元儼和平相處而喜悅著的,不過片刻後, 他就整理好了心情, 翻開了這一本冊子。
於扉頁的第一句話便是曹『操』與劉備之間的對話,在寫這一句話的時候,夏安然刻意將字型轉為了漢隸,還是用一種記傳官方文體所使用的漢隸文體將之書寫。
一筆一畫之間, 大氣磅礴, 稜角分明,夏安然又刻意在轉折處、留白處使用了一些書畫技巧,使得這短短几行字看起來就銳意十足, 氣衝雲天。
被文官集團著重培養的仁宗皇帝於品鑑一道上絲毫不弱, 他當即反應出來, 這是夏安然的一種全新的書法手段儘量讀者隔著這些字型,還能有看到了刀光劍影的錯覺感。
若有擅書之人,便可與之靈魂交流, 如仁宗這般閱歷, 他隱隱可自其中看到了這兩位絕世人才在他們面前煮酒論英雄, 想來越是有閱歷之人結合原文,所能感受到的應當更為豐富。
即便是不會書法的人也能覺得這幾個字犀利迫人。
這字寫法可真好看,只不知是否是夏弟一時興起還是所創的新文體?這是仁宗的第一反應,其後他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和夏安然的不同。
仁宗的字也很好看,他的畫也很不錯,但是,受儒教教育影響他的字畫都並不具備個人風格,
這是他的先生們對他的要求,因為他是帝王,作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應當善於納諫,就像是一團凝合劑一樣在世家、清流、和各方面之中將其傢伙粘合起來,這樣的他並不需要太過尖銳的『性』格。
不如說中庸一些的『性』格才更好。
天『性』如此,加之後天的培養都是往這條道路上牽引的仁宗,他自覺已經漸漸的被磨去了自己的鋒芒,見書如面,一個人字寫得如何,多少就能表現出了此人精神面貌。
仁宗書法工整有加,如他『性』格一般,溫柔敦厚,並無鋒利。
只是在此時此刻,在看到夏安然所書寫的這些文字的時候,他心中忽然之間就燃起了一股熱血,只覺得五臟六腑都好像在燒灼著一樣,不明原因得發熱發燙。
這樣的字……他稍作猶豫,還是將問夏安然討要的這個想法給吞了下去。
理由很簡單,字和畫一樣,需要一時的靈感,一模一樣的字哪怕是同一個作者可能再寫一遍就失去了當時的感覺,所以這天底下也可以說並不存在一模一樣的一幅字。
如果他要走了這一幅字,那麼無疑這個扉頁就會失『色』很多,而他的小堂弟精心書寫的用以描繪的這一個場景的字型若是因此而失『色』,想來無論是他也好,天底下的讀者也好,也會為此遺憾不已。
所以在這一刻,宋仁宗選擇剋制住了自己想要佔有的慾望,他沒有將話說出口,甚至沒有繼續多看幾眼,以他的經驗,若是再多看幾眼,他的行為就會被注意到,雖然夏安然不在這裡,但是此處眼線眾多,總會有自作聰明之人做出莽撞的舉動。
他的一舉一動均都落在了不動聲『色』的趙元儼眸中,後者黑眸中笑意溫暖。
仁宗並不知曉自己被暗中觀察了,他很快將扉頁掀開看到了正文,夏安然的書寫方式並不是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他寫得有些零散,似乎就像是在無數的碎片之中抓取最亮眼的幾點,寥寥幾筆便可勾畫出一個人的『性』格。
作為帝王他當然學過歷史,漢末的那一段歷史也在他的學習範圍之內,尤其他本身就是作為一個反面教材,無論是帝王無能,內戚宦官作『亂』民間,民不聊生、喪失制幣權以至民間貿易市場大『亂』,這對於鼓勵商貿的大宋而言簡直可以說是“以史為鏡”了。
成為傀儡致使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獻帝對於當時被封為太子的趙禎來說,這一段歷史簡直不可思議之極。
他自幼被教導只要作為皇帝勤政愛民,那麼無論是臣子也好,民眾也好也會回哺帝王。
最調皮的時候他也曾經想過,我已經做了皇帝了,就算臣子民眾不再信服於我又能怎樣?兵權在握,難道民眾還可造反不成?
三國的歷史告訴了他,一旦臣子、民眾不再信奉於他,不再奉他為君王,那麼他遭遇的結果比之尋常的螻蟻並無太多差異。
雖然後來老師對他說,那是因為漢末禮制崩壞的緣故,但當時聰明的小太子很快就想到了李唐。
距離大宋建國,李唐並不遙遠。
那就像一個巨人一般曾經矗立在歐亞大陸的王者,倒下的時候的動靜依舊是震耳欲聾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留給後人的,就是反思、反思,和反思。
尤其是對於李唐之後的一個較為穩固的政權,也就是趙宋王朝來說,李唐一直是他們研究的物件。
研究李唐,對於他們而言就像是在教授你如何避免再跨進同一個泥塘之中。
李唐滅於兵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