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填寫時候需要一式兩份,一份用來流轉一份用來留底備案。
劉備很快發現,曹營對於未來新生代的培養,重點幾乎全數傾軋在實事之上。
尤其是案例分析,實在太實用。
有些拿出手的案例讓做過很長時間父母官的劉備都難以解答。
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面臨選擇,這一點就連擔任講師的某官員在講到這一案例的時候,都嘆息曰無解。
這一課他們請來了一個老人,他所講述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那是是若干年前,他在擔任縣令時候遭遇黃巾軍的一役。
那時候兗州刺史還不是曹『操』,兗州軍事尚且疲弱,黃巾軍攻城時,他的城鎮兵士、器械均都不足,只能死守。
見狀,黃巾軍將領也不想白白浪費力量攻城,他們的做法是黃巾軍脅迫了若干城郭之間的治下民眾『逼』他開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要麼開門,救下他治下的百姓。
要麼死守城門,眼睜睜看著他們一個個被殺死。
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錯誤的選擇。
開門與否,對於一地父母官都是煎熬。
當時黃巾軍對他說的好,他們僅是為了借道,並不會傷害城中百姓。
但是這位官員堅定的拒絕了。
他駐守的城池一開,背後就是兗州腹地,黃巾軍固然可能會遵守承諾,不殺他城中人,但是其他的人呢?
他雖為本地父母官,下面的每一個村民都是他的責任,但是他同樣也是兗州的官員,庇護兗州人民也是他的責任。
難道他可以為了保住自己治下的民眾,就將無辜的兗州民眾送入屠刀之下嗎?
當時他的做法是,他拒絕了黃巾軍的要求,並且他在黃巾軍每殺一個人的時候,都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
當時他站在城樓上說:是在下這輩子欠了你們,吾未能護住爾等,吾亦是放棄了爾等。
吾會牢記爾等的名字,欠你們的,由吾下輩子來還,還不清,就下下輩子還給你們。
那一日,黃巾軍殺了足足七十六個村民,每一個赴死的村民都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也有咒罵他的無作為的,但也有表示不怪他的。
他背後的守軍因氣氛過於慘烈,紛紛扭過頭去不忍再看,整座城的氣氛都哀憤至極,而他卻從頭看到了尾。
並且將那些人臨死前的樣子烙刻在心中。
直至最後,連黃巾軍的兵士都實在不忍再看這一幕,其將領見軍心有被影響,最後只得放棄進城,剩下的百來名村民才被釋放,這一支黃巾軍亦是繞行此處。
這一戰,他守住了,卻再也沒有勇氣上城守兵,他沒有勇氣再面對一次這樣的選擇。
他選擇申請了病退,後來在曹『操』入駐兗州之後,他又被人請了出來,如今便只做了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
這個官吏給他們展示了自己的衣袍。
他的袍子內部,被他的妻繡上了這些人的名字。
七十六個村民,一人不差。
這位官員,每天都將這些人的名字穿在了身上,就像是在等著這些人召喚他去贖罪的那一日的到來。
這些預備役個個表情不同,或有遺憾,或有不贊同,也有義憤填膺的。
但是更多的人是面『色』煞白,並且『露』出深思之『色』的。
見此,官員告訴他們“做一個橫徵暴斂、人人喊打的惡官,遠比做一個吏治清明,盡心負責的官員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