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待久了頭髮都能染上一層油光的那種油膩。所以如果可以,他一般晚上都不大會點燈,畢竟他已經是一個沒有夜生活的古人了。
這幾盞燈光被點亮後,倒也保證了屋內的用光需求,而且曹營的燈具底部全都經過拋光,利用了光的反『射』,儘可能得將燭光照『射』能力提高。出於對曹營定位的考慮,所使用的餐具大多都是樸素的陶碗竹筷。
只唯一較為特殊的是,每人桌上都放了一小爐,裡頭已被放了木炭,只尚未點燃。
如今剛入節氣小雪,這兒的人們已經換上了冬裝,自去年開始,火坑技術全面鋪開,受此需求,磚瓦匠人們也開始琢磨起了耐火磚的製法。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個火炕的建築成本漸漸降低,已經到了一般的中等收入家庭都可以承受的地步。
而今年的一場大旱雖然導致兩州糧食有所減收,但是也因此,使得今年的耐火磚以及諸多建築因為乾燥,鑄造速度特別快。
夏安然一邊同廚匠確認今日的晚膳一邊想,東漢末年為小冰河期,如果暖炕被普及……那麼應該可以避免民眾冬天被凍死的情況。
現在剛剛入冬,氣溫就降得厲害,估計今年冬天不會暖。
他嘆了一口氣。
忽然想到了以前學過的賣炭翁一句,心憂炭賤願天寒。
他歪頭想了想,現在民眾們取暖的方式多半是以燒柴為主,炭作為一種加工後的產品,在現在這個時代,倒還算是一個小奢侈品。
主要原因是要搭建燒炭的窯有些難度,因為燒炭必須要控制空氣的進入,採用不完全燃燒的方式使木頭脫水,變成木炭。
而在此時,最難的便是這不完全燃燒的要求。
他看著侍人往小爐內新增零零碎碎的炭片,腦中忽然閃過了什麼。
等等,好像哪裡不太對。
他三兩步上前,撿起來了爐中的一塊炭片,非常輕易得就被他折斷了,這個他記憶力的炭塊不太一樣。
應該是燒製過程中技術的差異還有原材料的問題。
他仔細想了想,對了,在紅樓世界裡面,他久居江南,使用的炭應該基本都是竹炭,而現在兗州使用的,似乎都是尋常木炭?而且很可能木頭的種類不同。
如果是不同種類的木料放在一起燃燒,因為彼此的含水量不同很可能會造成浪費,他掏出筆記本將這事記了下來。
如果可以,由官方來燒炭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現在曹營的造紙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不錯的階段,尤其是在打通了南方的商道之後,基本可以保證收支平衡、自負盈虧,不再需要官方的扶持。
而用來造紙的竹子使用的一般都是嫩竹,有少部分使用的是較大一些的竹子而竹節作為加工困難的一部分都是被廢棄的,這些竹節和更老一些的竹子都可以當做炭的原材料。
而且官方營生燒炭廠的話,也可以用來安置退役後沒有一技之長的兵士。
至於兗州和豫州的竹子栽培量可能就有不夠,看來還得注意下『毛』竹的養殖工作。
為了明年,今年的冬筍和明年的春筍都要看著點,別讓人挖了。
還有加肥料,砍伐時候也得科學砍伐,不能一砍就砍一片……算了這個他到時候得去看著點。
哎呀哎呀,現在正是冬天,竹子的生長力活動減弱,進入半休眠狀態,正是去砍樹的好時候呢。
只是如果真的造了國營廠……可能會衝擊到本地制炭業的發展,這個需要好好考慮,不是說不能與民爭利,而是如今民眾的生存能力較為淺薄,一個家庭的收入來源也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差。
就拿燒炭來說,很可能這一家子都是燒炭為生,如果造了國營廠,影響到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家人。
他在筆記本上做了穩且準的記號來提醒自己,這件事一定要慎重考慮。
正當他將筆記本塞進袖兜裡時門口恰恰踏進來了一個人,是諸葛亮。
夏安然面『露』驚喜之『色』,他大步流星,將亮小少年抱了個正著,後者被他這一熱情的擁抱弄得有些不自在,僵硬了片刻後,還是伸手回抱住了微微躬身的夏安然“老師,我回來啦。”
“來的正好。”夏安然輕輕鬆開抱住小孩的手,站起身拉住了小孩的爪爪,“長途歸來可是疲累?今夜主公有家宴,阿亮可要同我共同赴宴?”
諸葛亮步子一頓,他微微仰起臉“亮可以參加嗎?”
“可以呀。”夏安然沒有注意到他的動作,非常耿直得說“主公也會帶著公子們一起來,因為今天宴請的是主公的友人,都是三個勇武之人。”
“阿亮也可以多認識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