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麵, 顧名思義就是將麵條炒起來。
東漢末年,炒這種烹飪技術尚未被髮揚光大,主要是因為鐵在如今實在太過珍貴,除了夏安然當時在成皋買到了一口鐵鍋外,理論不會有別人再會這種方法。
那麼這個小販的身份已經非常明白啦。
這人同若干個一同拉動昌邑城美食文化的小團隊一樣,背後的人就是曹營一干人, 簡單的說,就是曹營的第三產業。
這些人大多選自曹軍的退役傷兵, 亦或者是傷兵的家屬, 搞出第三產業的目的一開始是為了讓這些兵士們學得一門手藝,如此也不怕退役後活不下去。
因為大多兵士走上退役之路都是因為殘疾,而且他們當初會來當兵基本也都是因為家裡沒了活路,如今退役後當然也無處可去, 曹『操』現在剛剛富了一些, 按照他原來的想法這些人自然是要養著的,都是好漢子,都是都是為了他曹孟德流了血的英雄, 只是這一點夏安然卻是提出了別的意見。
殘疾的兵士雖然不能上戰場, 但是並不代表他們真的什麼都幹不了, 曹『操』想養著他們的思路是正確,只是授人以漁才是正理,現如今這些退役兵士在曹營中佔比不大, 但是未來呢?
如果一直靠著曹營養著他們, 有一日就會成為曹營承擔的負擔。
更何況即便曹『操』當權能夠撐住這份壓力, 但是曹二代們呢?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一大筆財政支出。
“那景熙怎麼看?”被反駁了意見,曹『操』也沒有生氣,他塞了個果子進嘴裡,又遞了一個給夏安然,極為耐心得等著夏安然的意見。
他早就習慣了夏安然的『性』格,也明白如果他沒有想法,這時候是不會發言的。果然,夏安然隔日就拿出了一套看似大致可行,卻依然有待完善的制度。
這個制度正是後世被採用的政府扶持專案,是類似於書報亭、早餐攤、彩票店一樣的存在,雖然過了數十年後,這些存在都已經變質,更有不少要為城市的現代化讓路,但是必須要提的是,這一批扶持專案的存在撐起第一批下崗職工到退休前的歲月,雖然收入微薄,但是起碼讓他們有了一份收益尚可的工作。
書報亭顯然是不可能的,這裡哪來的報紙喲!
但是便捷早餐攤子還是可以借鑑。
首批試點的幾個地方都在昌邑,這一批放出了二十多輛木推車,他們的車子被用柿漆染成了獨一無二的紅褐『色』,以這個顏『色』作為正版的標誌,而且他們的車子上頭都掛了編號,確保責任可以明確落實。
為了保證競爭力,每輛車出售的東西也不完全一樣,按照夏安然的規劃,除了包子、饅頭這類可以重疊的面向大眾的早點,還有一些本就有一定烹飪基礎或者是手腳靈活的軍漢,學了些比較高深的菜餚,比如炒菜。
軍漢們都可以用較為低廉的價格從曹營這裡市得麥面、醬料等物,而他們的鍋碗瓢盆等物均是用軍功抵扣來的。
沒錯,夏安然鼓搗出了一個軍功兌換制度。
這是倒是諸葛亮的建議的,同樣還是一個道理,鬥米為恩,升米則為仇,兵士殘障後目前也唯有曹軍是負責養老的,就算是正規軍制,也是不負責這件事情的,只不過正規軍會給一筆遣散費,但是自打東漢朝廷窮得叮噹響之後,這筆補貼也沒有了。
他沒說出口的是,這樣的兌換制度也能有效抑制兵士故意受傷,換取養老服務的情況,不要覺得這不可能,在東漢末年,如果能有這樣一份固定工作,已經足夠讓貧困交加的農夫,付出一條腿或者一隻手的代價了。
再有,這樣子的『操』作模式也可以鼓勵曹營現職的軍士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努力積攢軍功。
另一點,促進兵士之間的友好往來,簡直好處多多。
道理很簡單,按照一輛木車及其配備的裝備,單靠一個人的軍功是很難集齊的,事實上,這一次的二十輛車裡面,大部分都是由二到三名兵士的軍功所兌換出的。
而其中最為昂貴的,就是煤球爐。
是的,就是煤球爐,說到煤球爐的發明,就不得不提提昌邑如今的燒鐵模式,為了提高火焰的溫度,如今的鑄鐵,都是使用的煤而非是碳作為原料,既然是煤,就免不了出現煤粉,甚至於後來為了提高火焰溫度,會在火溫到了一定程度後刻意撒入煤粉,用於使其在短時間內將溫度達到最高。
但是這樣子就使得在被碾碎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一部分含有雜質的煤,這些煤不可以用於鑄鐵,取暖時候又基本使用碳,這些尷尬的煤就被製成了煤球,煤球爐也應運而生。
如此做出的煤球不適合在室內燃燒,因為它所含雜誌過多,燒起來無論是煙『色』還是煙味都是在嗆人,但是室外卻是極好的。
而製作這些煤球爐使用的鐵都是被淘汰下來的鐵,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也都是鐵,且煤球爐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現在又是隻有曹軍一家會使用,所以兌換的軍功需要值也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要是想要做成這移動飯攤子,煤球爐是必須的,這些退役的兵哥們東拼西湊,其中不少還靠著依然服役的兄弟們贊助,才將煤球爐兌了回去。
煤的價格倒是很低,河南、山東一塊都是產煤大城,在這裡煤的價格比起炭要廉價得多,若是實在拮据,煤球爐也可以燒樹枝,這點它倒是不挑的。
故而,當司馬徽一行人被香氣勾的受不了出門時,看到的就是兩個推著紅褐『色』小車子的小販,只是這倆小販個個都人高馬大,背脊筆挺,看人時全無畏縮之『色』,一看就是響噹噹的好兒郎。
見到司馬徽等人過來,一個看著稍稍斯文些的漢子便招呼道“老先生,可要來嚐嚐咱們的手藝?一斤粟可得一碗油炒麵,還能擇一個小菜。”
正在他招呼的時候,便已經見到幾人湊了過來,他們也不詢價,顯然已經非常的熟稔,一邊對拿著鍋勺的黑臉漢子道“我的那份要加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