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諸葛亮為什麼會來了兗州, 說來也並不完全是湊巧。
諸葛亮早逝的父親諸葛珪本就是兗州泰山郡丞,在他尚且在世之時,諸葛一家便是生活在兗州,後來在父親過世後,又因兗州深受黃巾軍侵擾,於是諸葛一家遷去了較為安穩的徐州。
而當時夏安然等人在前往兗州東郡與曹『操』會和之時, 恰巧同諸葛亮從父諸葛玄擦身而過,那時他方辭官, 欲去徐州照顧過世兄長的遺孀幼子。
所以在他到了徐州, 又遇到南下的青州黃巾軍『騷』擾時候,諸葛玄第一時間想到了軍紀嚴明又氣氛昂揚的曹軍。
在和諸葛家的少年人們商量了下之後,又多方打聽了曹軍的名聲,覺得的確比較可靠, 諸葛一家又從徐州搬家搬到了東郡。
在曹營眾人均都亦無所覺之時, 這一家子混在了難民之中入了城,並且在安穩下來後暗中觀察著曹軍。
他們看著曹軍興修水利,整肅軍紀, 出城剿匪, 鼓勵農桑, 又以迅捷的速度在更換五銖幣之時穩住了百姓的心,並藉由每旬更新物價的時機,教授東郡縣民識字數數。
在旁的郡縣陷入因囤積貨物以及倒買倒賣引發的混『亂』之時, 東郡一片安穩。
之後, 曹『操』更是迎來了孫堅家眷, 並將之安置,後又出兵救助潁川,潁川荀氏在抵達東郡後投桃報李,取出大量布料,以換糧為由促進郡民消費,促其使用曹軍推廣的種糧之法。
這一切,都被諸葛玄看在眼裡。
在判定曹『操』算是個可以信賴,且頗為仁慈的主公後,諸葛玄拜訪了荀彧。
那時候荀彧還記得這位擦身而過的文士,在得知他為照顧兄長遺孀幼子毅然於劉表處辭去屬吏之職後更是心生敬重。
交談後,他判定諸葛玄的個人能力又的確優秀,便將其收入帳下,以為副手。
而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也很快在曹營招兵時候加入,並且很快在當月評選後,成為一箇中隊的副長。
弟諸葛亮時年不過十一歲,便留在家中照顧弟弟和寡母,但是也就是這時,他剛到此地時,便對東郡新裝備的畜力翻車非常感興趣,觀察了兩日後發現那個齒輪的設計及其精妙,十分有趣,又見弟弟無事可做,便拿著木頭自己做了一個小的給弟弟玩耍。
後又聽兄長說還有一個景熙水車的東西,可以不需人力驅動自己舀水澆灌,他當時就十分好奇。
只可惜傳來的訊息都是隻字片語,又說不清楚那水車的原理,好奇的亮少年若非叔父制止,都想要自己跑去成皋去看一看了,還是他阿姊提醒他,既然那是景熙水車,說明和這個景熙翻車是一個人做的,那人既然剛做過翻車,可能還未離開東郡呢?
被一語點醒的諸葛亮立刻就去找叔父問這景熙是何許人也,然後就得到了讓他又驚又喜的答案,原來這景熙就在東郡內,且是東郡太守曹孟德的一個謀士。
關鍵是,他叔父的上司正是曹孟德的謀主,可為他引薦。
但是諸葛小少年正是少年意氣的時候,他並不想借用家中力量,更想靠自己本事見到這位夏公,於是之後他一邊研究書本,一邊想著自己做些東西出來,好來個一鳴驚人。
誰知剛有了點靈感,就又要搬家了,這次是要從東郡搬到昌邑。不必說,這次諸葛家是肯定要跟過去了,畢竟一家之主諸葛玄和長子諸葛瑾都在曹營任職。
因長途跋涉勞累又無趣,又見弟弟被震得無法入眠,諸葛亮便在遷移之時琢磨出了馬車的改進之法,並在到了昌邑之後就改造了家中馬車。
剛搬家沒多久,諸葛亮就遇到了機會,叔叔回來說夏公又研究出了地圖的繪製方法,即將被派出去重繪兗州地圖,因此需要助手,這次諸葛小少年沒能忍住,央了叔父為他向荀郎君舉薦,之後,他靠自己的本事獲得了荀文若的認可,被安排成了夏公的助手,並且因為自己所改造的馬車得了夏公的誇獎。
繪圖之事一如他所料,夏公並未因為他是稚兒便有所輕忽,反而耐心教授,只可惜他們不過跑了一小塊地方就被喚回,而此次之行,讓諸葛亮定下了決心。
並且在叔父同兄長問詢之時,他給了肯定答覆。
“可擇曹為主。”小小的少年端坐於塌上,他表情極為嚴肅,面前的兄長和叔父亦是眉頭深鎖。
他對著向他問詢的二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此行沿途,昂公子一騎當先,掃平沿途匪寇,可當勇武,而同時,他剿匪之時並非莽撞,而均為謀劃、調查在先,以達到以少克多,一擊必殺的目的。
昂公子年齡雖不大,但一言一行已有其父之風。
一個優秀的政權,為了平穩過度,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繼承人。父為虎,子若貓,定不可長遠。
且據他觀察,夏安然應當就是曹『操』留給繼承人的輔佐之人,夏安然的『性』情、文識均為上佳,只謀略稍差,更擅民生,正符合守業之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諸葛玄同意諸葛亮此次跟隨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需要一個機會近距離接觸曹昂,他們已知曹『操』忠心於漢室,卻不能肯定其長子昂是否亦是如此想法。
現如今,見諸葛亮給予了他的判定,諸葛玄同諸葛瑾二人相視一眼,由當家人諸葛玄問道“阿亮,爾可願拜夏景熙為師?”
他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小少年雖努力保持面容嚴肅,作為家人卻可見其興奮之情,顯然他亦是十分喜愛這個名為夏景熙的年輕人。
諸葛家兩個男人互看了一眼,齊齊『露』出一絲苦笑。
雖然小少年已下定決心要拜師,但是他固執的要求父兄不要幫忙,恰在此時,曹營的工房居然公開招募,並且是出題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