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鄉民們告知, 縣令大人找他的時候,夏安然正指揮著成皋鄉民們在黃河裡面佈置魚籠。
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捕魚畢竟不是這裡的人的本行,而且魚腥味重,內陸地區又不比沿海地區早早有了對付魚腥味的法子, 沒到缺食少糧的時候百姓是不會去花大工夫捕魚的。
但是夏安然知道秋天的黃河鯉魚好吃啊!
雖然最好吃的似乎是鄭州那兒的,但是成皋這邊的應該也不差, 什麼?用垂吊來釣魚?不不不效率太慢了, 這個季節鯉魚貪食,用魚籠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法子。
雖然沒有結實的尼龍線,但是聰明的農人用竹篾按照夏安然的要求編織出了魚籠,中間寬大, 四周佈置有內陷的圓罩, 原理其實和蒼蠅籠是一樣的。
他在魚籠中間撒了農人們殺畜之後留下的內臟,然後籠子分開撒入。
村民們對這幾個籠子能不能抓到魚有些好奇,他們一方面覺得只要丟著不管一晚上就可以了也挺省事, 一邊又想魚不會這麼笨吧。
其實魚籠這東西, 就是利用了魚喜歡鑽洞的習慣, 在現代並不太被支援,這個不像漁網,可以篩走小魚, 而且一個魚籠裡面空間有限, 如果進去太多魚容易引起魚類缺氧死亡, 現代人不缺少糧食,死魚又賣不出好價格,遇到魚死了通常就扔掉了。
而且這一籠子下去也抓不到多少魚,一般只有農人打牙祭時候才會用。
但是這個時候夏安然也顧不上那麼多。
漁網他編不來,魚籠卻是大概知道怎麼做。
他也搞不清楚魚籠放什麼位置比較好,不過也就是多試幾次的功夫,也不礙事。
村民們對於這個想出水車的小公子的一時意趣也很縱容,事實上,在農閒時候村人都不介意逗著自家孩子玩。
被當做小孩子對待的夏安然對此渾然不知,還以為自己莫名的有著威信呢。
一小孩跑來找到正在研究水面水流好尋找魚喜歡躲避處的夏安然,告知了來意,夏安然點頭表示知道,但是在往縣城走的時候,卻遇到一行車隊,前頭拉車的是馬,後頭運物的是驢,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一言一行很是規整。
他們路過時候忽然在夏安然面前停下,一老僕和藹得問夏安然“打攪小公子一下,敢問那是何物呀?”
他指的正是水車,這些日子以來,自洛陽城逃出的人家並不少,除了少部分匆匆趕路的人,大部分都會停下問一下水車之事。
成皋人從一開始的興奮且誇誇其談,到現在的無可奈何,又不得推拒,可謂心情直轉而下。
此時東出的洛陽來人大多為京官,他們雖辭官,但是能見到此大規模水利工程,出於其職業本能,都會來一問再問。從用料幾何呃,到聚水多少。幾乎每個路過的都要來問,大大影響了本地人的生活程序。
夏安然自懷中掏出一張紙,遞給了攔路之人,上頭詳細寫著這些人可能會想要知道的資訊,是一份簡單的使用說明書,他示意老僕可以拿進去抄寫,等等將原件還給他就是,老僕對於夏安然如此做派有些措手不及,他表現出了明顯的驚訝,隨後便雙手接過紙張,送入了車內。
車簾掀開,夏安然站的有些近,便聞到了一陣宜人的香風。
夏安然有些吃驚,成皋雖然離都城洛陽近,也屬於富庶之地,他所住的呂伯奢家也能算成皋的首富,但是就算如此,家裡還是燻不起香的,香料自古至今都是極其珍貴,可與黃金比價。
呂伯奢的行事作風還是比較實幹派的,比起燒一兩黃金,他更喜歡將黃金用到更合適的地方去。
但是呂夫人挺喜歡薰香,她也不買昂貴香料,常以果皮桂木薰衣。
桂木就是桂皮……嗯……所以夏安然聞著她的衣服,就非常非常想要將昂貴的從南方送來的桂木丟到鍋裡面去,桂皮……就該放到燉肉裡面啊!薰衣服太浪費啦!
但是拿呂夫人的薰香燒飯這個成就至今他還沒有達成,因為就算是呂夫人,也就是在重要場合才會薰衣,可見香料的名貴。
而今天聞到的味道,和他曾經聞到過的完全不同。
清幽,寧靜,沉香幽幽,『乳』香縈繞,可能還加了某種木香,味道有些像沒開空調時候的圖書館的味道。
經過一夜休息,剛剛被工作人員開啟了門,沉寂了一夜的書本在投『射』進來的陽光中舒展開,空氣中帶著細小的灰塵在陽光中飛舞。
就是那一刻的味道。
是墨香的味道。
他視線一掃,在等候裡面人抄寫的時候,將視線投向了馬車令牌所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