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跟楊青詢問了一下裝修期間是否有什麼問題,聽楊青回覆一切正常後,也沒其他事情,便準備和大哥去新宅子那邊看看,好久不去了,這裡過年也沒去過,趙媽媽一家守著老宅,可過年也沒有去過宅子給過他們紅包,雖說他們都是賣身為奴有身契的,可過年都有這個規矩。
“明日酒樓就會重新開始裝修,我舅舅說老闆您也等著酒樓裝修好,跟大夥商量後,都願意趕工,本來我舅舅的意思是過年都不用回去的,是我自作主張,讓他們回去過個好年,初三開始做工。”雖然這個事情不算大,就算提前告訴了雲舒,她也肯定會答應,但是他自作主張意思就不同了,犯不著以後讓雲舒知道了心裡有疙瘩,自己坦誠還更好一些。
聽了這話,雲舒如同楊青所想的那樣,並未有異議,反而道了句,“李叔這樣上心酒樓的裝修,我記下了,還有你楊青,別繃得太緊,酒樓方面裝修不會有大問題,餘下的時間,好好聽你孃的安排。”
後面一句話,大家都很清楚是什麼意思,楊青聽著,頓時一張臉都紅透了,如同煮熟的蝦子,連抬頭看其他人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一個將近二十二歲的男人了,在鄉下,都至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可這個男人倒好,有點兒類似於現代的商業強人,婚姻大事竟然不放在心上,這麼忍得。
“雲舒,真的謝謝你,嬸兒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了。”林嬸兒走到雲舒面前,眼眶有些發紅,這些年來,對於這個兒子,她一直覺得虧欠良多,家裡的條件不好,加上發生的事情,讓兒子錯失了一門好姻緣,想著她的心口就是陣陣悶疼。
“感謝的話就別說了,嬸子你們是要去逛街的吧。”看著林嬸兒站在自己面前激動的樣子,明白她此刻的心情,面上帶著淺淺的笑意,說話平復她內心的情緒。
點了點頭,林嬸兒解釋道:“文鈺那孩子說我們也是第一次到他們家來,他們母子怎麼說也要我們都來街上逛逛。”
“哈哈,那很好啊,你們慢慢逛,正好我跟大哥也有事兒要去一個地方,就不打擾你們一家了。”如今林嬸兒也算是苦盡甘來的,雖然楊青還沒有一門好的親事,可至少翠兒已經定下了這麼優秀的未來夫婿,未來肯定不會差,而楊青如今在她的酒樓,她也可以擔保,以後他也絕對不會差。
又和葉劉氏和葉文鈺打過招呼,和大哥還有張韜上了馬車,一路朝著新宅子而去。
張韜並不知道縣裡雲舒已經有了宅子,當馬車停在一處大門口時,頓時愣住,這個地段,住的人都非富則貴,很少外來人在這買得下房子,陳光林作為縣首富,也就住在這附近。
雲舒率先過去敲響房門,裡面很快就有人來開了門。
開門的趙叔看到雲舒和路雲城,眼裡頓時露出驚喜來,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公子,小姐,你們來了。”為了方便區分,他們都開始叫路雲城為公子,天天樂樂則是大少爺小少爺。
“趙叔,過年好啊,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沒有主僕之間那種尊卑的觀念,所以雲舒一看到他馬上就說出了這祝福的話。
卻是把趙叔嚇得面色難看之極,連連後退,搖手看著雲舒,“小姐您這是折煞老奴了,這本來就是奴才應該做的。”
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唐突了,他們的觀念畢竟跟自己是不同的,而且這個宅子常年沒人,也沒有人時常給他們灌輸這些概念,於是便笑笑,道:“過年了,正好來縣裡,就來宅子裡看看。”
“宅子一切都好,就是小姐你們不常來。”趙叔面上一直帶著得體的笑容,恭敬的迎著三人往前廳而去。
趙媽媽應該是剛才就接到了訊息,帶著兩個女兒伶兒俐在院子裡候著,看著雲舒兄妹,連忙迎了上去,“公子,小姐。”
“趙媽媽,最近這段時間宅子裡沒什麼事兒吧。”雖然主人不在家,可畢竟這個地方才剛換了主人。
“沒什麼事兒,也沒有陌生人上門。”趙媽媽仔細謹慎的想了好一會兒後,才給了這個回答。
又問了一些日常的事務,見確實沒有什麼事情,就讓這一家四口跟著進入了前廳。
路雲城是不管這些事情的,所以直接領著張韜就去了側面的花廳內,裡面早已經擺好了點心和熱茶,這速度,路雲城心裡暗暗滿意,雖然是前任主家留下的,可整體還算不錯。
招呼張韜坐下,親自給他倒了一杯熱茶,隨後自己才坐在另一邊的軟椅上。
宅子裡無主人居住,並沒有其他大事,只有他們幾個僕人,走之前留下了一些銀子,並不多,畢竟是整個宅子的花銷,雖然無人,可也必須要保證每個地方的清潔,再有一些前任主家的東西也需要更換,銀子方面肯定不會有多,所以不需查賬。
將包裡來之前就準備好的四個紅布做成的小包拿出來,一一走到四人面前,放入他們的手中,面帶笑容,“我們雖然現在還不常住在這個宅子裡,可你們盡心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我都看著,這裡過年,這個算是獎勵,你們一家四口就拿著去買些好東西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謝小姐。”幾個人異口同聲,一家子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笑容。
“行了,這裡沒你們什麼事了,下去吧。”揮了揮手,不打擾人家一家分享紅包的喜悅時刻,非常合情理的打發了一家人下去。
如同雲舒猜測的那樣,趙家四口召集在一起到了趙氏夫婦住的房間裡,紛紛將手中的紅布包開啟,紅布包內,是三到五粒碎銀子之多,趙叔和趙媽媽兩人是五兩的賞銀,這個數目,就算是京城大戶人家,也不外乎就這個數,甚至一般的丫頭都有五百文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