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十七人,跟在遠峰和馮宛平後面。
馮宛平不時側臉看遠峰一眼。
對於遠峰這樣的安排,馮宛平總是感覺,這並不是隨意的參觀。但又不清楚遠峰這個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對於製造工業園裡的拐拐角角,遠峰比任何一個人都要熟悉。可以說,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見證下出現。
但是,畢竟這攤子太大了。三十多平方公里。其中,有許多地方不盡人意。他都是在事後才有發現。他曾經想,要是有人專門來做這個事,就好了。
現在,他可以稍許鬆一口氣。因為,不用多久,這種被動的局面,就可以改變了。
他寄希望於身後這群人中的一些人。
這次,有這樣一個考試環節,倒是可以幫著發現一些問題了。
有一句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還有一句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
再就是集思廣益。
遠峰這就有了一舉兩得的考慮,一石二鳥的考試形式。
為這次的考試設計,他挺得意。這從他現在的臉上可以看出。
跟在遠峰後面的這三十七個人,心態不可能一樣。
一樣的大米,吃出百樣的人。
有人生活中就是大大咧咧。
有人天生就是心細如髮。
跟在遠峰身後的人們,步子不可能快。遠峰走得慢。
遠峰進到每個廠房裡,都要和許多人打招呼。有時候,他還會現場解決一些問題。
大家的參觀,就是在這樣的慢節奏中,消耗了上午的時間。
中午飯,是在製造工業園裡面吃的。
至於吃飯的地點,可以自由選擇,可以去大食堂,也可以在路邊飯攤子旁吃。
吃飯時開始,就等於是自由活動了。這話是馮宛平說的。
下午,還是上午送這些人來的大客車,開進製造工業園。
這輛車,把這三十七個人,拉到遠端集團舊辦公大樓前。
大家上樓,進了五樓的大會議室。
十多排的長條桌,已經排列整齊。上面有編號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