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柴油機公司的前身叫天宇機械廠。最後一任廠長叫甘北山。
原本,只是一個三百多人的小廠。在甘北山手裡,這個廠的人數增加到七百多人。不僅僅是人數的增加,效益翻了好幾番。
甘北山在天宇公司的威望高。因為,天宇是在他手上壯大起來的。
天宇人每當提及那段歲月,就無比自豪。那是天宇人最為風光的時候。
但有一個事,甘北山也被天宇人詬病。
這是因為一個這麼能幹的人,卻在看人用人上,老眼昏花,看走了眼。
解鵬就是在甘北山手上,由一個保衛幹事,最後成為這個企業的第二把手。
甘北山到了退休年齡,按組織章程,必須讓位。
就一般的人事程式,當時的第二把手解鵬,順序遞進成了天宇的一把手。
解鵬接任後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將廠改成公司,他也由廠長變成總經理。
對於解鵬接任後的所作所為,甘北山很不高興。尤其是所謂的幹部津貼制度改革。
中層幹部的津貼等於增加一份工資。廠級幹部津貼等於增加兩份工資。身為一把手的解鵬,津貼是廠級副職的兩倍。
甘北山得知這個訊息後,回到廠裡,找到解鵬,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妥。
解鵬卻以管理者是人才搪塞。他認為,只要是人才,就要用高薪留住。
因為這項津貼制度的改革,天宇廠鬧到了人心渙散。
上級機關為這個事,下來做了調查。這樣的津貼制度雖然被取消了,但管理者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加深。
世事難料。這話說天宇公司比較貼切。
甘北山把天宇廠帶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但在解鵬手裡,天宇公司的效益,在之後的三年時間內,每況愈下。最後,弄到停產關門的地步。
遠峰按著打探到的地址,找到了甘北山的住處。
這裡是老城區,域名叫下碼頭。
用後世的眼光說,這裡就是棚戶區。
有著年代感的建築,基本上都是低矮的民居,牆體用的是扁平式青磚,就是比當下用的紅磚還要薄一些,屋面上蓋的是一式的弧形瓦。
在這個已經寒意漸濃的季節裡,弧形瓦上的草叢,已經枯萎,在風中搖曳。
司機小莫站在遠峰身後,說:“遠董。這裡的房子,應該有收藏價值。”
這是一句讓人聽了覺得很搞笑的話。
遠峰說:“我知道的。這裡的房子,面積都不大。一般來說,也就三四十平米。”
小莫問:“遠董。這個,我就不懂了。按說,這裡的房子,這樣的老式,應該面積很大吧。我也知道,老房子,居家面積都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