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芸的父親是離休老幹部,俗稱三八式。
這時,他在給女兒和聞采采上課,一堂家庭教育課。
老人家的孫子在小房間裡做作業。門,被外婆從外面關上了。
因為聞采采趕過來,老人家也就知道女兒為什麼回家來了。
一般情況下,只有星期天,張曉芸才會到這邊來。
今天,正常上班時間,張曉芸回家來住,老人家就覺得有點奇怪。
當時,是問了,怎麼想起來,回家來住。
張曉芸說是看看兒子的作業做得怎麼樣。
對於女兒過來檢查孩子的作業,兩個老人家可是有了對視眼神。因為,知女莫如父母啊。張曉芸對孩子的學習,有這麼上心的嗎?
再說,這個孫子,自律性不錯。學習上的事,不用大人操心。在字樣裡,這個孩子,各方面都不錯。
這個孩子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愛學習。老師教過的,他學習了,作業也及時做了。老師沒有教過的,他會預習。
張曉芸也知道兒子學習方面不用大人操心,卻說過來看看孩子的作業。這就是扯了。
現在,有聞采采過來,老人家也就知道了事實真相。
老人家這就要批評女兒了。
“小芸。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遠峰工作一天,很累。你就不能在家裡,把後勤工作做好?”
“他又不是沒有手,又不是不會做飯。憑什麼,他的飯,要我來做。”張曉芸只能這樣強詞奪理。
老人家說:“那麼大的一個企業,事情多到沒有邊。你作為他的女人,應該站在他的角度上想想問題。你任性什麼?”
張曉芸就把對遠峰說過的話,她的想法,對父母親又說了一遍。
在這個家中,一旦父親說話,而且是說這樣的話時,另一個老人,一般情況下,不會多嘴。
“曉芸。我弄不懂。你要那麼多錢,做什麼?你和遠峰的工資,不夠用嗎?不夠用,你說啊。我的工資多,可以支援你們。”
張曉芸低頭,看腳上的鞋子。
可能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每當父親說話,尤其是訓斥她時,她採取的態度,就是貌似認真聽。其實,多數時候,想自己的心思。
有一次,父親為一個事,教育她。當說了一通後,問她,剛才說了什麼。張曉芸回答不出來。那一次,父親發毛了,直接叫張曉芸滾。
自那以後,張曉芸長了教訓,每當父親訓斥她時,或者給她上課時,多少要聽幾句,以備不時之需。
今天,老人家即便發現張曉芸沒有聽他說話,不會發火。因為,聞采采聽得認真。
“我們那個時候,口袋裡沒幾個銅板。就是有,也不知道買什麼東西。那個時候,我們最大的滿足,丫頭,知道是什麼嗎?”
張曉芸聽見了,也就有了即時的回答。
“知道了。肩膀上的米袋子裡有鼓囊囊的炒米。”
“很好。你記住了我說的這些,知道你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不容易。這是我們多少戰友用命換來的。”
老人家說到這,神色凝重。他多次說過,能夠活下來,卻是慚愧。因為,不少戰友犧牲了。
要是以前,老人家說到這裡時,會有一會的沉默,甚至,不再說後面的話。
今天,聞采采到來,因為多出這一個聽眾,老人家繼續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