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風雨,這個天氣,就極不正常了。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人際關係,猶如天氣。
有幾個人在閒適了一些日子後,再也不淡定。因為,分流下來的人,大多數人有了去向。一小部分沒有去向的,其中的一些人,壓根兒不想進什麼公司,只想呆在家中。
這一小部分中還有少數幾個,比較特別。他們既不想呆在家中,又不想做事。
這幾個人,說白了,遊手好閒慣了,就是不想失去曾經自由自在的好時光。可以拿出來說的,以連強和何義宏為代表。
連強分流之前的崗位是門衛。他以為分流後有一段快活時光,不用上班。他是閒了還想要更閒的人。
何義宏分流前是綠化班的人。分流前,綠化班有九個人。分流後只剩下兩個人。
在這次機關人員分流前,他倆沒有多少交集,屬於見面點頭就過去了的關係。因為分流下來,每天點名什麼的,會抽上對方一支香菸,說幾句話。
“你看啊,我們再這樣呆下去,目標就太明顯了。”何義宏開始丟擲話頭。
連強接了這個話頭,敲起了邊鼓,“就是,三個月後,我們還能拿到全工資嗎?”
這個對話有前提。這麼多的分流人員大部分有了歸宿,他們這才急了。對於後勤樓那邊新組建的小公司,他倆高不成,低不就。他倆有了共同目標,想回到原先的崗位上去。
“今晚。我請你喝酒。”何義宏發出了邀約。
有酒喝,是好事啊。連強答應了。
喝酒時,他倆商量著怎麼辦。因為,分流人員最終都要有一個去處。他倆目前還都漂著。
“我們再沒有所表示,就被動了。”何義宏首選定調。
連強點頭稱是,“化被動,為主動,才有我們的生存空間。”
何義宏說:“就我們兩個人,肯定不行。”
連強又附和,“說得對。要人多些。人多力量大。”
“我們,應該訴求吧?”何義宏是要定下策略。
連強又是點頭,“我的心,不要大,就是回到原崗位上去。”
何義宏用手撓了撓耳朵,眼睛小眯,說:“我們的要求,其實不高啊。你回去,繼續做你的門衛。我回去,繼續做我的綠化工。”
連強說:“遠峰一開始,就搞錯了。我倆,不應該算機關的人。”
“就是。你做的門衛,其實,就是工人的事。我做的綠化,其實,就是農民的事。怎麼把我們也劃歸到機關。”
這兩個人這時說的,就有些不講良心了。
當初,在程頌執掌遠端公司時,企管部曾經有建議,把這樣的一些人劃歸工人序列。這個設想,沒能進一步落實。因為,有人鬧事,不同意,說門衛屬於保衛部,綠化屬於後勤部,當屬於機關人員。
鬧事的人認為,不應該一個部門裡的工作,出現兩種型別的人,這是職業歧視。最終,管理層遷就了這些人的所謂訴求,還是把這些人當成機關的人。
這些人的訴求有自己的道理。到外面去,人家問起來,在哪個部門工作,可以理直氣壯回答,保衛部。當然,會忽略門衛這個說法。也可以說在後勤部門工作。在一些人的眼中,後勤可是一個好單位,油水要比車間工人多。
兩個人喝著酒,商量到這,連強有些擔心。
“現在,門衛,規定了人數。我要是回去,夠嗆。還有義宏,你那個綠化班,定編了,你想要一個位子,難了吧。”
何義宏說:“這就不是個事。可以搞一個競爭上崗。”
連強問:“人家要是說,當初分流時,你們為什麼不提這個建議。我們怎麼回答?”
“好回答。就說,當時,我們是高風亮節,先天下之憂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