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伴隨著戰爭的結束緩緩的歸於沉寂,就像是帷幕落下,掩蓋住一切風起雲湧的劇情。
血的腥臭味瀰漫在戰場的每一個角落,讓人不願意去靠近,堆積成山的屍體上流淌著紅色的粘稠液體,殘肢斷臂到處都是。
戰場上只剩下清屍隊在忙碌,他們在地上鋪上助燃物,然後把屍體按照合適的排列堆放在助燃物上面和周圍,然後刷上易燃的油,用火把引燃,一瞬間就會燃燒熊熊烈焰。
這是最合適的處理方法。
把屍體堆放在這裡等待屍體自然腐壞當然是最省力的,但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等待屍體腐壞,而且屍體腐壞會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惡臭,會嚴重影響君臨城的日常,屍體堆放在城外,也會影響君臨城的形象。
不可取。
至於就地掩埋,其實比焚燒更費事,不僅要挖足夠的坑,還要將屍體碼放整齊,然後再用泥土掩蓋。
遍地都是屍體,想要完全掩埋,光是挖一個足夠大的坑就需要兩三天的時間,實在是費時費力。
而火燒就簡單多了,有些屍體甚至都不用挪動,一把火下去當天就全部燒成灰了,而且因為刷了油,散發出來的味道也不是很難聞。
“要是再撒點孜然,味道應該好。”
這是洛蘭的原話,那種熟悉的氣味讓他想起了烤串,對肉串進行簡單的處理,塗上佐料在火上烤出誘人的氣味,一口下去夾雜著碳火味道絕頂的烤肉入口,那種感覺還真是讓人懷念啊。
看著熊熊烈焰劇烈地翻騰,貪婪地吞噬了屍體,滾滾濃煙飄向天空,焚燒屍體的味道掩蓋了血腥,洛蘭此刻卻只想到有段時間沒吃烤串了。
在這個世界烤肉也是非常普及的食物,不過吃法相當粗糙,幾乎就是一整隻天鵝或者別的奇形怪狀的動物,整個一串,抹上點鹽巴一烤,稍微有點品味的可能會刷點油。
做法其實相差不大。
但是整個烤和分成小串烤之間的不同卻天差地別了。
整個烤追求的是外酥裡嫩,吃的基本上就是肉原本的香味和口感,對於佐料沒有太高的要求,甚至鹽巴都可以省下來。
主要追求的就是簡單方便,烤出來的肉好不好吃,百分之五十取決於食材的質量,另外百分之五十取決於廚師對於火候的掌握。
只有食材足夠高階、廚師手藝高超烤出來的肉才能上貴族的餐桌,所謂食材高階就是普通平民吃不上的東西,像天鵝、馴鹿……
而我大吃貨國的手藝卻遠遠不會被食材侷限,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在大吃貨國都會變成一道美味佳餚。
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吃貨國對於食材耐心的處理方式,也是因為對於佐料的靈活運用,使原本就美味的食材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變成更加美味的菜餚。
烤串,正是集食材處理和佐料作用的大成者。
而在波佩克特王國還並沒有類似的吃法,看樣子洛蘭可以發明一下,就像他發明“火之高興”一樣,把大吃貨國的菜式直接搬過來,就成為他的發明了。
或許哪一天,筷子都可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