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楚烈帝 > 第八十九章 學宮設想

第八十九章 學宮設想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三國我為皇 大梁貴婿 絕世寵臣 大唐皇爺 民國之國術宗師 帝國狂夫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漢起 武帝李智 我成了反派城主心腹 寒門狂婿 魏傷 我在三國做山賊 新唐萬歲爺 日月江山永為明 狼食 武器狂想曲 黑三國演義 抗戰從瞄準開始 大楚烈帝

畢竟此時戰『亂』頻繁,時局多變,要因時因事而異。

如果此時楚國能夠佔領南陽地以及鄢郢之地,那麼楚國就能擴地數千裡,添人口數百萬,絕對不怕齊國多上二十萬兵卒,當然如果魏國佔領了河西等地,一舉達到當年吊打天下諸侯的全勝時期,應該也不懼怕齊國。

其實說白了,就是各國如果都能夠回到全盛時期,那麼說話辦事都會硬氣許多,對於周邊各國應該都不會輕易妥協,如此整個天下只怕會更『亂』。

說到底還是時局多變,幹任何事情,都需要多方斟酌,稍有不慎,則會禍及自身,引起顛覆社稷之禍。

此次五家封君出逃叛『亂』,給熊元提了醒,這些封君雖然被囚禁在的東郢城中,但是一旦有機會,這些人一定會跳出來搞風搞雨。

眼看著長平之戰已經打了一年多了,如果自己吃吃穩定不下來楚國,那之前藉機收復郢都的打算就是空中樓閣。

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在這些封君的封地設定官吏,逐步改變這些封地的百姓的思想,改變他們以封君的命令至上的理念,讓這些封君封地的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子民,而是楚國的子民。

只有這樣,這些封君即使逃回了封地,也休想再有什麼作為,而要實行這一制度,熊元心裡已經逐漸有了眉目。

此時,熊元要是直接派遣官吏去封君那已經被分割的封地,暫時來說還不行,原因有兩點,其一,如果此時急著接管這些封地,只怕會將原本因封地分割而離心離德的兄弟們,再次『逼』到一起。

其二,此時太昊學宮培養的這批學生,大部分也還沒到可堪一用的時候,需要再過個一年半載才能下派地方任職,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勉強能用。

因此熊元想到的就是刺史制度,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繼廢諸郡監察御史後,又於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漢成帝綏和元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但是熊元並不打算學習漢朝那樣,全國只設立十三個刺史,熊元打算多設定一些。

說白了,熊元所設定的刺史,只是名義上的刺史,以後也許會執行刺史的任務,但是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是宣揚王威。

同時多設立刺史,每一個刺史監察的地方就很多,這樣也能避免以後刺史在像歷史上一樣做大,進而割據地方。

熊元之所以此時想到刺史制度,是因為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中央集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雖然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最終形成了州牧這種集軍政於一身的封疆大吏,造成了後世歷史上東漢末年地方割據的根源,但是不可否認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在形成早期起到了積極地作用,極大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掌控。

而此時的楚國,貴族壟斷教育,壟斷官職,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有太多骯髒,見不得光的事了。

但是此時的熊元無力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狀態,根源也是因為教育壟斷,熊元身邊沒有多少身世清白,和公族、貴族、封君完全沒有牽連的人才可用。

因此熊元決定委任刺史,行使監察地方,宣揚楚王王威,教化感召百姓的事,再加上錦衣衛,一明一暗,逐步加強對地方的掌控。

進而根絕封君在地方割據的可能,同時熊元打算組建王室商會,實行鹽鐵官營,不僅能從經濟上加強對楚國的統治,同時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地方勢力的發展,更可以充實國庫。

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將已經技術成熟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水力紡織機等等,這些有利於民間生產生活的研究成果推向民間,鼓勵民間自主生產發明這些東西。

並且鼓勵民間商業活動,逐步加強楚國的財力,但是這些政策的推廣不是一兩天能夠實行開的,熊元需要大批的人才來推廣教育,讓民間擁有大量有文化了的人。

不然你想讓不識字的大老粗,看著你印刷出來的書籍去製作紡織機、印刷術等等的機器,基本上不可能。

當然這些都是長久計,短時間內熊元只能用刺史來監察地方,這些刺史都需要文化人,這些刺史的來源熊元也想到了。

墨家子弟中的一部分讀書人,荀況是此時儒家的大成者,四處遊學,門人弟子眾多,要強數百讀書人來楚問題,剩下的太昊學宮中也有一部分成績優異者者已經可堪一用,雖然人數不多,不足百人,但是這些人才是熊元真正看好的骨幹。

這麼算下來,以楚國此時的土地面積,監察封君及各地官吏,熊元並不打算讓一位刺史固定監察一個地方,而是在民間遊走,監察是次要的,畢竟還有錦衣衛,主要是宣揚楚王王威,擴大熊元在民間的號召力。

即使如此幾十位刺史已經綽綽由於,現在有數百人,熊元完全可以挑著用,剩下的都可以留在太昊學宮繼續學習,等到時機成熟,逐步打破教育壟斷,改變貴族世代佔據統治地位的狀態。

至於什麼時候時機成熟,那就需要太昊學宮培養更多的人才,同時進行忠君愛國教育,等到培養出了一定的人數。~

喜歡大楚烈帝請大家收藏:()大楚烈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