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魏王圉,眼光不遠,野心不大,『性』情又欺軟怕硬,怕麻煩,這在信陵君和龍陽君看來,魏王圉這樣的狀態對魏國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王兄!我魏國卻有機會重登霸主之位,眼下就是機會,若『操』作得當數年之內就能讓諸國臣服!秦趙之戰,廉頗穩重,又據城而守,這一戰必定曠日持久,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當務之急是挑破齊楚關係!”
信陵君儘管對魏王圉很失望,但是魏國是自己的母國,自己是魏國的公子,能怎麼辦,盡力輔佐吧!
“王上!臣下有一計,必能令齊楚交惡!如今齊楚均不敢輕舉妄動,無非是雙方實力相差不遠,所以很大可能會談判解決,若是派人殺了楚國入齊的使臣,並且扶持楚國國內不滿楚王元的封君起兵造反,如此一來齊國定不會再猶豫,直接出兵的可能『性』很大。”
龍陽君這一條計策,雖然上不得大雅之堂,但是確實厲害,如果楚國國內混『亂』進一步加劇,讓齊國看到機會,再加上楚使死在齊國。
到時候,齊國必定會南下伐楚,那時魏國看著秦趙齊楚四國混戰,就真的成了整個諸國中最大的漁翁。
就在此時,信陵君魏無忌再次說話了。
“此計甚好!我魏國運用此計花不了太大的精力,臣弟以為還可趁機出兵滅衛!”
如今的衛國和被楚國所滅的鄒倪兩國也相差不遠,都已經是隻有數十里地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以魏國的實力,若不是一直有周邊各國虎視眈眈,幾乎是揮手可滅。
如今有機會,魏國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況且在魏國佔據陶地後,已經對衛國形成了半包圍的狀態,本來處在趙魏邊界上的衛國還能起到緩衝雙方的作用,但此時趙國忙於上黨之戰無暇東顧,衛國覆滅已是定局。
再說東郢城中,自從剿滅叛『亂』的三路大軍出發後,熊元就處在焦慮之中,雖然蒙驁那邊看起來很重要。
但是熊元心裡明白,真正重要的是國內的叛『亂』,國內的叛『亂』一旦平定,外患自消,若國內的叛『亂』久久無法平定,只怕是後患無窮。
就在這樣焦慮的心態下,熊元一直等待著,可是等來的卻不是捷報,而是平輿君之子,殺戮兄弟七人,以楚王元聽信讒言,囚禁諸君,『奸』臣當道。
而他要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而且短短的幾日間,寢君和息君之子也先後殺戮兄弟,響應平輿君之子起兵造反。
這是熊元最怕的,但是偏偏來了,從爆發起義的地方來看,很明顯就是魏國和秦國乾的,平輿處在楚魏邊境上,但是因為平輿君一直在朝中為臣,所以對於平輿熊元本來是放心的。
但是現在平輿君率先起兵,緊接著息君也起兵了,息地挨著秦國的南陽郡,因此息君的事和秦國脫不了干係。
但是問題最大的還不時這兩位封君之子,而是寢君之子,如果那兩位封君之子造反熊元只是擔心的話,寢君之子造反熊元就直接憂心忡忡了,主要是寢地將巨陽平輿和息地連在了一起。
這也就意味著東郢城已經暴『露』在叛軍的兵鋒之下,雖然東郢城城防堅固,熊元並不害怕東郢城會被攻破。
但是熊元很擔心東郢城如果被攻擊,所帶來的影響,不管是楚國百姓,還是四路在外征戰的楚軍,肯定都會受到影響。
如此下去情況會徹底失控,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出現,也為了維持楚國的穩定,熊元不得不以景陽為將,統領昭景兩傢俬兵六萬,前去剿滅平輿、息和寢地的叛『亂』。
即使如此熊元仍舊害怕局勢失控,於是將東郢城中所有封君貴族手下的私屬,全部編練成軍,得兵三萬,再加上申息之師、正軍還有屈傢俬軍,東郢城中就有了十萬大軍。
到現在這個時候,熊元手下兵甲三十五萬,已經是當下楚國所能供養的極限了,不管是糧草還是人口,都幾乎已經到極限了!
東郢城的十萬大軍,熊元沒讓閒著,增兵五萬與蒙驁,以防齊國眼間楚國國內局勢惡化,趁機出兵。
好在局勢並沒有像熊元預料的那樣,繼續惡化,反而逐漸好轉,隨後的一個月接連有戰報傳來,先是蒙驁接到熊元要派來援軍的訊息,就令援軍白天進大營,夜間趁機出去,第二天白天再次大張旗鼓的進營。
這直接『迷』『惑』了齊軍,嚴重錯估了蒙驁統帥的人馬到底有多少,一次一直不敢輕舉妄動,緊接著景陽傳來戰報,寢地伴君被擊潰,寢君之子被活捉。
隨後上官鯉、莊邑、伍伯先後傳來捷報,局勢逐漸穩定,蒙驁不愧是後世傳揚的名將,為了『迷』『惑』齊軍甚至主動進攻了幾次。
這讓眼睜睜看著擁兵三十萬的蒙驁,在齊軍二十萬人的大營外叫陣,而齊人卻不敢應戰。
隨著時間的流逝,眼見局勢逐漸平穩,可是就在此時,一直在齊國談判的屈奢在驛館被刺,身受重傷,幾近死亡,昏『迷』不醒。
這一下熊元的心再次提了起來,好在沒多久再次傳來好訊息,這次是莊辛帶回來的,燕國已經答應楚國一旦齊軍南下,燕軍就會渡河伐齊。
而直到此時熊元再次硬氣起來,向齊王建寫信,要求齊國對楚使在臨淄被刺之事給一個交代。
又是一個月過去,時間已經進入了楚王元二年春季,而隨著息君覆滅,楚國境內,只剩下平輿之地,因為魏國的支援而沒有被剿滅,到了這個時候楚國國內的烽煙基本算是消散了。
眼看著齊楚局勢已經清晰,雙方已經打不起來了,魏國果斷的捨棄了平輿君之子,這顆棋子,隨著平輿君之子的『自殺』,楚國國內經過幾個月的混『亂』再次穩定下來。
隨後沒多久,屈奢傷勢好轉,並且齊國的談判條件也傳來,郯君已是齊國臣子,不會返楚,但是郯地人口歸楚,郯地五縣歸還楚國三縣,齊國佔兩縣。
喜歡大楚烈帝請大家收藏:()大楚烈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