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琢磨了一會兒,不太確定地問:“你的意思是,遂興就是厭學了?他不過是在找藉口?他其實不是因為家裡沒錢才……”
“不,心理壓力不會因為一件事就形成,這是多個事件,長年累月積累而成的。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遂興是一直知道。這件事壓在他心裡,他就沒舒坦過。”
丁老三開始解釋,“你們母子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之前見自己媽媽為了自己都累病了,他的壓力就像火山一樣瞬間爆發。
他承受不住這樣的重壓,所以他想逃。表面看他只是為了媽媽著想,但我猜他這些年也不好過,他想逃得遠遠的,到一個沒有煩惱,沒有壓力的地方。而那個地方就是不再需要讀書的地方。
只要不讀書了,你們娘倆的日常開銷也沒問題,不就輕輕鬆鬆享受生活了嗎?同時他沒有了升學壓力,沒有了和同學之間的經濟對比,沒有了對未來不確定的不安……有的就是一片田野雞豬圈,面朝黃土背朝天,多讓人心安。”
這些問題陳媽媽確實沒有想過,她以為只需要把錢賺到手就夠了。
丁老四也說:“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小時候可不同。什麼拼爹,拼娘,學校就像個縮小版社會一樣。遂興不說,是不想把這些壓力轉移給你,但並不代表沒有。
二姐要想想平常怎麼和孩子溝通。就說這次鬧這麼大,主要就是平常缺乏溝通。遂興要是知道你是在為他的大學費用在努力,說不定能想出一個折中辦法。比如他考上清華北大,政府的補貼也夠了,那你這麼辛苦幹什麼?”
陳媽媽搖頭說:“清華北大哪是那麼容易考的?”
丁老四說:“我是打個比方。現在很多大學生是半工半讀,二姐,你真的不需要過分焦慮。你的焦慮也會給遂興壓力。所以我才一直說,遂興的壓力無處釋放,而且越來越嚴重,而你也沒有及時很好地和孩子交流。”
陳媽媽坐在椅子上想著自己這些年做的事,輕微地點點頭。
兩個弟弟說的都對,她一門心思奔著掙錢去了,以為有錢一切事情都迎刃而解,卻忽略了陳遂興的想法。
“你們說的對,是我太閉塞了。你們念過大學的就是不同,瞧我根本趕不上。要是遂興也能如願上大學就好了。”
“二姐,你從來不比我們差。再說,我們也在學著如何做父母,大家都是學生。俗話說,沒有滿分的父母,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丁老三說道。
陳媽媽雙手掩面:“我以為我是為他好……”
丁老三搖頭:“二姐,《吃魚頭》的故事還記得嗎?故事中的媽媽為了孩子能多吃魚肉,自己每次都先把最討厭的魚頭吃了。孩子們後來知道了,內疚得不行。
二姐,這種所謂的自我犧牲,不是每一個獲利的人都能接受的。美曰其名是為了孩子,可孩子也許寧願吃魚頭,也不想內疚啊。”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