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遂興第二次聽到這個話題,陳遂興有些不耐煩:“嬸嬸,能把話說明白點嗎?我聽不懂。什麼後爸?”
“你這孩子,被打傻了?就是現在和你住一起,你媽處的新物件啊。”
陳遂興總算聽懂了,可問題是:“我媽沒處物件啊,我也沒有後爸,嬸嬸為什麼會這麼想?”
呃……
沒有?
那全村人嘰嘰喳喳地說了些什麼?
“嬸嬸問你,你家前些天收稻穀,是你和你媽媽去收的嗎?”
“不是,是黃老師和媽媽去的,我在家裡寫作文。”
秀麗嫂第一次聽這個版本:“黃老師?”
“他是剛來的支教老師,這學期開學,他教六年級,就是教我。”陳遂興解釋。
秀麗嫂總算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不過這老師也忒不懂事了,寡婦門前是非多,沒聽過嗎?
這麼有力氣,不如來幫她收稻穀,偏偏去幫個寡婦,活該被說。
陳遂興回了家,把秀麗嫂說的事告訴了媽媽。
陳媽媽說:“今天你大伯父過來告訴我了,真是沒想到這麼簡單的事,竟然傳得沸沸揚揚。”
陳遂興問:“那怎麼辦呢?”
陳媽媽垂頭喪氣,寡婦門前是非多她是早就知道的,所以一直很注意避嫌。
這次是因為來人是老師,而且她一個人幹活確實很累,這才接受了黃老師的幫助。
沒想到還是大意了,流言蜚語不會因為情況特殊而不變化,它該怎麼來的,還是怎麼來。
陳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八卦是人的天性,起伏大、戲劇性強的故事總能為人津津樂道,就像小說一樣,如果清淡如白開,會有多少讀者喜歡看呢?
同理,別人嘴裡造出來的故事,不用考慮到真實性,哪怕完全靠想象,不管再怎麼添油加醋,只要情節動人,扣人心絃,他們又怎麼會不喜歡聽呢。
聽得多了,連自己都相信那是真的了。
這些,又怎麼會是陳媽媽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的。
唯一能慶幸的是,黃老師除了第二天早上再來蹭了一頓早飯,便再也沒來了。
陳遂興說:“媽媽也不用太擔心,只要黃老師少來,流言會慢慢消失的。我聽老師說,他要走訪民情,寫專題報告。”
“嗯。”
與陳媽媽母親最親近的幾位伯父伯母已經知道實情,聽到有人說起,會幫忙闢謠,秀麗嫂看心情也會幫忙說幾句,但是聽話的人到底信不信,就不知道了。
黃老師這些天確實沒在大陳村,他為自己的客家人專題報告而到處走訪。
他跑了幾個鎮,深入到二十幾個村,鞋子都變成斜子了。
一直到快開學,黃老師才回到大陳村。
他聽不到什麼流言蜚語,此刻正在閉關整理他的素材。
《關於y市的客家風情》
這是g省y市,此處一共有十五個鎮,其中有四個鎮sh鎮、b鎮、t鎮、sa鎮)住的全是客家人,每個鎮約莫十個村。還有兩個鎮,一半住著其他百姓,一半住著客家人。
這個y市大約有二十萬左右的客家人。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