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的爺爺年輕時是中學校長,他們四兄妹,除了丁老大被寵壞了以外,另外三個孩子幼承庭訓,都明是非懂道理,讀書也不錯。
丁老大不喜歡學習,早早輟學,而陳媽媽排行老二,因為文革原因,也沒有去讀大學。幸好後來文革結束,兩個弟弟如願讀了大學,還娶了兩個大學生做媳婦。
這在鄉鎮難得一見,一時被傳為佳話。
只是被寵壞的丁老大娶了個像潑婦一樣的丁大嫂,讓街坊鄰里嘆息。
經八姨婆的表侄媳介紹,陳媽媽認識了陳華祖。
當初丁家人都反對她嫁過去。撇開物質原因,更重要的是陳華祖客家人的身份讓人不放心。
雖說那一大群客家人住在大山裡頭,但離陳媽媽的家也不過二十公里。擱今天的交通,開著小轎車大概三十分鐘左右就能到。所以客家人的相關資訊,大山外面的人還是很清楚。
客家人最是重男輕女,生了女孩,母親等於完全沒地位。國家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就算農村戶口因為第一胎生了女兒,還可以再有一次生育機會。可那又如何?萬一兩胎都是女兒呢?豈不是要被婆家嘮叨死?
嘮叨還算好的,記得當初鎮裡有個閨女就是嫁給客家人,就因為她生了兩個女兒,婆婆一哭二鬧三上吊,逼兒子兒媳離婚。
他們不肯離婚,這個婆婆就趁兒媳熟睡以後,偷偷把剛出生的女嬰扔到山裡去。兒媳醒了以後,瘋了一樣衝進山裡把女兒找回來。沒有被狼狗叼走是最幸運的,但兒媳受不了這種與虎謀皮的日子,帶著兩個女兒回了孃家,一人艱辛地撫養孩子長大。
這件事雖然過了好幾年,但每次提到都讓人不寒而慄。
除此以外,客家人的祖訓是男人不用幹活,婦女則像牛一樣耕耘,農活家務活全包,毫無人權。客家婦女勤勞勇敢的好名聲,也因此得來。
誰會喜歡自己的孩子被人這般使喚,於是家家戶戶都對自己閨女耳提面命,嫁豬嫁狗不嫁客家人。
也有姑娘揶揄,這樣下去,那群客家人該沒後代了。
這時別人會回答:讓他們客家人禍害自己人去,那幾十萬大軍,夠他們相互配對很長時間。
陳媽媽聽過不少客家人的事蹟,也很同情受害女性,恨重男輕女的思想到入骨的程度,非常氣憤,但她沒有因此恨所有客家人。她記得爺爺曾經教過,凡事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能認定未接觸過的人就是這種品行。
其實拋開陳舊觀念,陳媽媽從來不討厭他們,相反她非常欣賞客家人的智慧。
陳媽媽還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在市集買回來了個笸籮,但那笸籮鬆動得像八十歲老太太的骨頭,隨時會散架,沒用多長時間還發黴了。
後來母親從客家人那買了一個,哇,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完美的笸籮。不僅美觀還實惠耐用,連刺頭都沒有,甚至一直用到今天已經十六年了,也完全不發黴不長蛀蟲。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