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兩組同學全部進行完了高空專案,教官簡單表揚了一下同學們,也就趕快帶著同學們去和另外兩組同學互換,準備下一個專案了。
畢竟日程安排得很緊,真的很緊。所以不得不快些。
接下來這個專案,是玩腦子,玩領導能力的。
和初見一組的同學,非要讓自己當隊長。
初見看了看,好像整個隊伍裡面,不自誇地說,最適合當隊長的人,也就是自己了。
這個專案絕對是一個全新的找規律遊戲!二十四幅圖片,按照特定順序排列,統一放在屋子裡,每次限時一分鐘觀察,兩分鐘討論,最終的規律,由隊長彙報給教官,觀察所用次數少的隊伍獲勝。
教官很不幸地告訴同學們:之前的兩個組全軍覆沒了!最終亂成一鍋粥,實在是找不到規律。
初見身為隊長,壓力山大啊!
好在他採取了正確的策略。
他仔細研究規則,發現必須要所有人參與進去優勢才會大,拓展拓展,要的是團結,這麼多人玩,規律一定是有難度。
而且呢,討論和觀察一樣重要,不在於你看了多少,而是在於你可以領會多少。
是的,所有人都進屋看了,同樣是十五個人觀察,十五個人討論,然而結果就是不一樣。所以,討論不出規律,也就意味著浪費觀察機會!這個專案要的是團隊執行力,而不是智商!
初見這個計劃的優勢,就在於條理性。他安排本組的十五名同學,有的人看一幅圖片,其餘幾個信得過的人看兩幅圖片。自己看自己的,把規律找出來。
一進屋,初見就直奔最近的一幅圖片。
他發現同學們的圖片,無非是顏色不同,形狀不同,以及中間的一個孔洞的形狀不同。
初見提醒同學們注意這三點,帶著這三個問題進行觀察。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第一輪,初見沒有貪多,回去以後讓同學彙報所有的形狀,顏色還有孔洞形狀。
初見告訴他們:“先報形狀,一個一個報,報到的形狀就不用報了。”
之後的顏色和孔洞形狀,初見也很快摸透了。
每個特徵都是四種不同的情況。
顏色,黃紅藍綠。
圖片形狀,和孔洞形狀是相同的四種:長方形、正方形、圓以及三角形,只不過排列規律有所不同罷了。
兩分鐘,這個執行力已經很可怕了!
第二輪,初見要求同學們回看自己的圖片,確認好準確無誤。
出門以後,初見就喊道:“從編號一開始,按照形狀,顏色和孔洞形狀依次報出來。”另外初見自己找形狀的規律,讓其他兩個初見認為邏輯推理能力強些的同學分別找出顏色和孔洞形狀的規律。
又到了觀察時間,初見就招呼著同學們進門,然後在屋裡繼續彙報。
反正和初見一起做這個專案的另一個組的成員很懵。
四個輪回,也就是觀察四次,初見便得到了規律。
教官顯得不可思議啊!
初見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可思議,反而覺得自己這組其實還可以再快一點。
自己不該求穩,第二次完全可以不讓他們確認,直接開始報。這算是求的什麼穩?
不過初見覺得自己也是對的,一個人眼花,最終的結果就是失敗!
看看另一組,初見馬上明白,為什麼這個專案,難度不算大,他們還這麼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