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子,完整的再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啊!
從開頭那幾聲帶有宗教色彩的吉他的低音聲響起,代表這個人出生後,這個人開始了他的人生歷程。
在初見聽起來,就好像是在某個寺廟裡面的老和尚,晨起敲鐘那個畫面差不多。
可是和尚為什麼要敲鐘呢?
剛剛開始,氣氛還是無比沉重的,畢竟這和巴赫的個人經歷有關。據資料顯示,他剛剛經歷了喪妻之痛,所以曲中的主人公顯得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並且好幾次險些被擊垮,甚至已經被擊垮,在地上掙紮著爬不起來,這其中他個人的心理:忐忑,不安,恐懼,甚至是絕望,但是每次達到最低谷時,他總能艱難的爬上來,反反複複,音色對比極其強烈,展現出古典吉他多變的音色。
初見用了這把好琴以後,這首曲子就顯得更有滄桑的味道了。
樂曲逐漸的進入了高潮,這個人在事業上有了成績,並且過起了安居樂業的日子,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息,曲調也比較熱烈激昂。他顯得對於生活充滿了期望,充滿了樂觀。對於未來充滿了憧憬,一切都有了盼頭。連初見都羨慕這個人的生活,為這個人高興。
正當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的時候,一切戛然而止,晴天霹靂,猶如天崩地裂一般,換成了一種極為悲傷的曲調,初見是自然而然彈奏下去的,所以他自己都被驚到了。
這個人衰老了,他開始感慨,埋怨自己的衰老,親人的離散,世事的不公......甚至這一段之中有那麼一節有點佛教念經般的吟誦。顯得脫俗,讓所有人的內心都為之震動。然後在一堆雜亂無章的音符中又回到了開頭時的主旋律。
最後還是沉重的鐘聲,代表著這個人生命的終結。
在初見的理解裡面,這是又回到了起點,因為生意味著死,死也意味著生。
初見的理解,無疑再次給這首曲子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其實,人的一生是多麼短啊。
人的一生總的來說,確實是充滿了坎坷和崎嶇的,但是受的這些苦,不都是為了那些美好的瞬間作鋪墊的嗎?如果沒有徹骨之苦,那麼怎麼才能有刻骨銘心的甜呢?
要是可以長生不老,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試想一下,那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會看著一個個你愛的人,愛你的人離你而去,簡直是生不如死。
臺下的聽眾一個個一臉懵逼,能聽得出來這曲子很厲害,特別是中間初見秀手速的那一段,震撼極了。但是他們也說不出來為什麼厲害,所以不自覺的鼓起了掌。
總之很厲害就對了。
初見滿懷笑容,自信地向臺下深鞠一躬,拱手錶示感謝。
緊接著,老師宣佈:“初見的個人音樂會,圓滿結束!感謝各位到場!”
等到所有人走光後,老師對於初見贊不絕口,不停地拍著初見的肩膀。老師肯定在想:這廣告打的太給力了!怎麼還會愁沒有來學琴的學生呢?
初見的爸爸媽媽也趕緊湊上前去,表達對於初見的吉他老師對初見的培養及照顧的感謝。
告別老師後,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初見的爸爸媽媽在路上也是對於初見稱贊有加,顯得激動極了。
哎,初見還是得忙正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