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當然是重拾古人故智,用錢收購蝗蟲啦!
晉安由於李瀟出現,人們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大幅度改善,以往是背麻包的人月收入才有二三兩銀子,現在只要是個不懶的人,就能到這個數字。
那麼這收入能買什麼食物?
算最低的2兩銀子,錢莊能換2000文錢,其中1000文錢能買200斤大米,剩下1000文錢能買大概20斤肉乾。
這麼一算,一個人工作就能輕鬆養三口之家,還是挺高的。
如果全買大米就是400斤,陳米或雜糧則能到600斤,更加恐怖。
但誰會嫌錢少呢?有得賺肯定要賺的。
李瀟在陳塘鎮收購蝗蟲幹,1斤幹品收購價格開出了100文的高價,是一般肉乾的兩倍……
他開出了這價格後,陳塘鎮本地的蝗蟲立馬沒有了!
沒過多久,周圍城鎮源源不斷有蝗蟲送來。
陳塘鎮原先就是個富鎮,在香皂產業誕生後,它以極快的速度膨脹。在仙米、仙薯出現之後,膨脹速度越發快速。
而在李瀟收購蝗蟲後……
附近各地都有商會開始收集蝗蟲幹,然後派人運過來。
賣貨之後他們不可能不娛樂吧?於是趙延家的勾欄就會很賺錢。
陳塘鎮有f4在,又這麼富裕,人傑地靈,勾欄裡的小姐姐能差嗎?為了增加自己的身價,來送貨的人回去後也會瞎吹。
就好比當初第一批去日國打工的人一樣,他們基本沒什麼技能,只能擦桌子洗馬桶。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太掉價,這些人就吹什麼桌子要擦7遍,馬桶裡的水可以直接喝。
誰真信的話,只能說這人沒怎麼被人騙過。
陳塘鎮初期被吹得狠了,再加上人們有錢,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增加,慢慢的就變成個高收入、高消費的地方,就會對周邊造成虹吸效應。
簡單的說,隔壁鎮勾欄裡的小姐姐對工資不太滿意,就可能暗中操作,跳槽到趙延的勾欄裡打工。
人們有錢了,讀書的人就會增加,就可以卷別人。
人傑地靈,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李瀟收購了這麼多蝗蟲,他不可能虧這個錢啊,於是他想辦法倒騰到現代社會去賣。
本來他想搞蛋白質粉的,但在安南這麼落後的地方搞這個,也不太現實。
稍稍調查了一圈後,李瀟震驚了。
安南人特別愛吃蝗蟲,稱其為“飛蝦”!
安南有成熟的蝗蟲捕捉產業,這邊稻米一年三熟,每年就有三季可以捕捉蝗蟲。
人們早起,拿網兜,開摩托車到田裡轉悠,晚上回來能獲得20公斤蝗蟲,每公斤能賣出25元人民幣。
一天500人民幣,三天就能達到本地平均月收入,這裡的人深恨蝗蟲太少了,幹不了幾天……
得知這些後,李瀟開始組建團隊,在安南收購蝗蟲,他負責倉庫和管賬。
只要有貨物進出,數量上的異常就能靠做賬給解決。
最後李瀟公司出售的蝗蟲幹,總數量是5萬噸。中、越都在傳,他把安南的蝗蟲捉光了……
5萬噸幹品的售價是18億人民幣,按照正常來算,他應該能賺四五個點,也就是一億。
而因為他打價格戰,使用了惡性競爭,他應該會虧一個億。
然而真實情況,他淨賺了十來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