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當500兩,活當400兩。”
“啥?你再說一遍?”李瀟以為聽錯了。
掌櫃的又說了一遍。
以李瀟淺薄的換算能力,計算得出這進價100多元的東西,現在有人50萬收。
乖乖,有這種好事?
不鏽鋼這玩意兒,掌櫃肯定理解成類似的。值錢是值錢,不至於這麼值。
手藝可以說精巧,但肯定不如這時代的頂級匠人。
值錢的是人工碎鑽。
它們每一顆都是那麼的閃耀,幾十顆造型一致,陽光一照,那個酷炫,加上不鏽鋼戒指的造型,自然就值錢了。
其實李瀟沒想到一點,就是這玩意兒的“奇特性”。
它值多少錢掌櫃的是不知道的,但掌櫃幾十年就沒見過類似的東西。
如果運作得當,這東西可能發揮出十倍價值。
掌櫃看著李瀟,看他怎麼回答。
要不是眼前“和尚”白白淨淨,穿的又奇特,讓他摸不著底,這麼一個陌生人拿貴重東西來典當,可能人直接就沒了。
但掌櫃的還是要考慮李瀟的實力,而李瀟的選擇就能判斷一二。
“我選活當,怎麼給錢?”
掌櫃眼中閃過失落,說:“可以銀子,嫌重的話可以金子。”
“那大部分就金子吧,小部分銀子。”
金銀兌換比例李瀟不知道,他連朝代都沒搞明白,也不好問。
正常古代,明初時朱元璋規定1金換4銀,但很快市場就變1換10了。後來大量白銀流入,長期1換15。
不正常的不清楚。
活當,代表著李瀟有想法把東西贖回來,有想法代表可能有能力,這讓掌櫃的一時間琢磨不透他。
掌櫃的讓學徒在這招待,自己出去取錢,畢竟在這小鎮子這錢算大數目了,店裡沒有。
學徒倒茶,李瀟接下了,沒喝。
過了一會兒,掌櫃回來。
因為古時候老百姓大多沒接受過數學教育,掌櫃預設為李瀟算學不行,稱金的時候一邊稱一邊解釋。
“算你40兩金子,你且看好了。”幾根金條擺在秤盤上,一手提著秤盤,另一手撥弄秤砣。
真是稀罕物件,未來都見不到了。
李瀟拿起一根大金條掂量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