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和福生領了兩套短衫,淺黃色的衣服,胸口繡著個圓圓的“灶”字,象徵著灶火房弟子的身份。
隨即,他們把一輛木車運往正明峰的修煉道場,車上載著伙食堂提供的膳食。
正明峰,道摩六峰最弱的一峰,外門弟子的境界多為天尊境,或者一些根基不穩的虛道境。
修行這條路,第一階段的修行者,沒有掙脫天地靈氣的束縛,身體雖然比普通人要強壯,終究是血肉凡軀,而丹藥和膳食能夠強大血肉,助漲靈力,屬於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
修行進入第二階段,領悟並掌握了天地道意,更多是對“道”的體悟,慢慢會減少對食物的依賴,也就是辟穀,這種時候,修行者數月不吃飯都沒有事。
而修行達到第三階段,成就人皇,邁向聖道,幾乎對食物沒有了欲求,因為這種層面的人,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凡人”。
當然,倒不是說成皇以後,人就不再吃東西了,夏皇也吃東西,更多是一種對生活的調味。
木車轆轆,很快,李念和福生運送膳食,來到外門的一處修煉道場。
向前看去,道場中坐滿了修煉的弟子,目測不下千人,而這樣的道場,正明峰不止一處,其他道場也有灶火房的弟子運送膳食。
正明峰,就像道摩山的一鍋大雜燴,五花八門,弟子修煉什麼的都有,尤其外門最為混亂。
只有成為正明峰的內門弟子,才算是摩道山的合格弟子,有機會轉向其他道峰,接受更專業的提升。
此時,見到灶火房的膳食運來了,弟子們紛紛停止修煉,感到腹內飢腸轆轆,在道場執事的監督下,排隊領取食物。
靈石,丹藥,以及膳食,是正明峰外門弟子最主要的修煉資源,只有吃飽喝足了,才有力氣修煉強大。
福生熱情的給弟子們分發食物,笑容無比燦爛,能夠成為道場上的弟子,福生感到很羨慕。
他的天賦,不夠聖地的入門條件,想要成為道場弟子,就必須從旁支做起。
比如,砍柴弟子,灶火房弟子,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一絲轉為道場弟子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機遇,歷來都不多。
李念也在觀察正明峰的道場,看看上界聖地的外門是如何運作的,這會帶來一些經驗,回去後,結合下界的情況,改善雲山聖宮的弟子制度。
“這樣一鍋大雜燴放在一起,弟子的修煉環境極差,遠不如雲山聖宮有條有理。”李念很快發現了兩者的優劣。
相比而言,雲山聖宮的外門制度更為精細,更專業,也更加容易早早發現潛力大的弟子。
而道摩山的外門制度,不能說效果壞吧,有一樣要比雲山聖宮更強。
倘若有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從這鍋大雜燴裡面殺出來,絕對是極強的苗子,無論個人天賦,實力和心性,遠遠要比雲山聖宮長老們監護下篩選出來的聖宮弟子強橫的多。
李念不由苦笑,環境所致,下界的環境不如上界,人才數量有限。
也許在下界看來,一個很優異的苗子,來到上界聖地,人家根本就不在乎。
因此,直接搞成一鍋大雜燴,增加生存難度,任由弟子發揮,殺出來的是強者,夭折了完全不心疼。
而這種條件,雲山聖宮不具備,每一位人才都很珍貴。
李念廢黜靈根制,採取分化選拔,目的是發掘更多的人才,爭取不埋沒任何一個,自然是不能把所有外門弟子集中放在一起,那樣的爭鬥太殘酷,一些有天賦的弟子還沒成型,很容易遭受扼殺。
比如,大蠻,天生愚鈍,論耍心機,如何在弟子的爭鬥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