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最高獎項,無數歡呼和掌聲。
某位聽寫之王的加冕感言卻是,對手太菜,比賽不公平。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連點面子也不給啊喂?
原本16歲的簡秋以滿分的成績衛冕冠軍就有很多人關注,這樣令人大跌眼鏡的賽後採訪,更是直接將他送上了熱搜。
“聽寫之王獲獎感言”接檔了“今天你私奔了麼”接連躥紅。
蘇白記得自己還在微博搜尋榜上看到過,但他本人就是懟人大手,下意識以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不過是少年輕狂罷了,也沒太在意。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位“愛搞事”的少年竟然是自己的舍友。
而從他近距離的接觸,再綜合影片內容看來,這位所謂的愛搞事的舍友,似乎不像網友們說的那樣。
“難不成他真的不是故意的?”蘇白皺著眉頭自言自語。
“不僅不是故意的,還是誠心實意,以為是在幫我?”
如果真是這樣,再翻過來想自己對簡秋的敵意——
蘇白只覺得胸口發緊。
“不不,說不定他就是這麼嘲諷呢。”
他強行辯駁道:“智商高到背字典的學霸大佬,如果實在是情商太低,這麼傲嬌也正常吧。”
為了最後確定,蘇白翻出釋少杯的官網,找到簡秋在釋少杯中的文章。
這篇文章名為《我看不懂的親情》,掛在初賽公示頁面的第二行,就在蘇白的小說《奇跡》之下,評分足有96分。
點進去,在頁面的最上,可以看到“議論文”的問題標簽和一兩行簡短的推薦語。簡秋這裡的評語為“議論犀利,視角獨特”,寫地尤為簡短。
正文也不長,看上去只有一千多字。
【說起親情,我真的不太懂。
不是因為不想懂,而是這種感情太複雜,太混亂,太不合乎邏輯。
父親母親,這是我最親近最熟悉的親人,他們告訴我,親情是一種包含了友情和愛情的複雜感情。
有的時候他們說是我的至親,有的時候他們說愛我,有的時候他們要和我做朋友。
我覺得他們自己其實也搞不懂親情是什麼,偏偏要教給我,但這畢竟是父母的要求,我覺得我應該相信他們。
作為朋友和愛人,平等是第一位的,我決定用友誼和愛情的平等態度對待他們。
於是當我父親發酒瘋要打我的時候,為了證明我沒有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我拿起臺燈果斷打了回去。
可惜果然如父親所說的“他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米還多,他走過的橋比我走過的路還多”,父親的朋友和愛人也比我多的多,他帶著大伯二伯一起打了回來。
好吧我的朋友和愛人沒他那麼多,我承認,並且學到了一課。
但有的時候,這種友情和愛情也讓我處境尷尬。
一方面,我的兩位朋友以及愛人對我太過照顧。記得家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兩個都說過一定要我先吃好飯吃好藥,他們才肯吃,強迫著我不能和朋友們愛人們一起同甘共苦。
另一方面,作為兩個朋友和愛人的愛情結晶,基因鏈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如果我想要真正的平等,或許要學學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
我確信自己做不到的,還好別人家的孩子也很少有能做到的,我還不算太另類。
……】
短短的一千字的一篇議論文。
從一個孩子的角度看待親情這二字,懵懂無知卻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