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明汐給出的唯一解釋是:“沒辦法,梁總就喜歡站我後面。在這群人裡,我和他的關系本就是最好的啊。”
她這樣一解釋,歆雨表現出來的反應就像是老鼠吃到燈油似的,偷偷吃到了甜頭。
……
後面,像 2001年 12月 25日這種行業歡慶會,一連舉辦了三年。有時安排在聖誕節,有時定在元旦,直到協會掛名主席杜局退休,才徹底終止。從此,同行競爭對手們再也不用為了訂單暗自較勁,在聚會場面上又得虛情假意營造歌舞昇平的假象了。
在這三年舉辦歡慶會的期間,海港外貿行業的確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即便行業興盛,商場永遠不變是誰主沉浮,有人崛起,就有人沒落。
這三年,每次歡慶會結束後的大合影,明汐的站位越來越靠近中間。行業歡慶會辦了三年,她恰好參加了三年,不過梁見鋮只陪了她兩年。因為第二年的歡慶會,梁見鋮遭遇了一點小意外。
由於非典緣故,當時他人剛好在廣州,被管制了三個月。
非典爆發的那半年,國內以最快速度控制住了疫情。原本大家都以為國內經濟會因 sars疫情出現負增長,事實卻是,這一年國內 gdp增長率達到了 10,尤其是外貿領域,2003年中國的進出口增長幅度尤其巨大。
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鞏固了貿易大國的地位。
中國加入 to後,外貿經營權進一步放開,允許更多民營企業和普通人投身進出口貿易生意。
因此明汐終於有了機會——
她的“明宙外貿代理公司”和星海外貿代理簽訂的合同只續約了一年。2003年的冬至,明宙外貿代理服務公司正式更名為明宙外貿有限責任公司。明宙成立之後,一年發展穩定且迅速,出口額每月翻倍遞增,有著昔日星海外貿的勢頭。短短三年時間,明宙外貿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代理公司,強勢成長為業界矚目的外貿新星。
雖然規模不大,員工不過十餘人,但今年的退稅額已接近百萬。
明汐也不再是那個單打獨鬥的 soho人士。這三年間,公司員工從一個到兩個到三個地增加,現在十個了,也算一家“初具規模”的小公司了。2004年的明宙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家”,在海港完完全全地站穩了腳跟。
明汐買下了一層面積尚可的寫字樓,地址位於海港徐嘉開發新區的捷慕大廈。
捷慕大廈是高新區新建的一座全新甲級寫字樓,距離周邊代工廠很近,驅車不到十幾分鐘就能到達。這座大廈整整 45層,明汐買下了第24樓,整整一層都收入囊中。不過她不需要這麼大面積用於辦公,目前是一半自用,一半出租。
為什麼買下的是 24層呢?
因為她買下這個辦公資産的時候,恰好24歲。小時候,她每次生日時心願就是能吃上鑲著花邊的香甜蛋糕。二十四歲生日,她送給自己的禮物,就是捷慕大廈的二十四層,以此為自己慶生。
生日每年只有一次,有錢之後,可以讓每次的慶祝方式都別具意義。
今年年末,明宙外貿完成了搬家。搬家儀式簡簡單單,不想過於鋪張,但這一天明汐仍收到了許多合夥人、供應商,甚至親朋好友送來的花籃。其中,自然也有來自星海外貿的花籃。
明汐喜歡梁見鋮親自為她寫的一句話:“明日如晝,熠熠生輝。”
當然,熠熠生輝的也不只是她一人。
星海,才真的令她心生仰慕。
這三年時間,對她而言是一次絕對騰飛,對梁見鋮亦是如此。
現在的星海外貿只是梁見鋮手上的一家外貿子公司,他如今還擁有一家相當規模的科技公司,專注於顯示屏電子高階科技領域,集高階科技代加工和自主研發為一體。即便星海外貿依舊在行業中穩紮穩打,佔據翹楚地位,但這些年,梁見鋮已不再親自負責外貿業務。
在外貿行業圈子裡,提及梁見鋮,大家都認為他是轉型最為成功的外貿商人。從外貿起步,又紮根於最熱門的科技創新領域,不僅能獲得國家大力扶持,還擁有了自主研發專利品牌生産線,以及名為“星海”顯示器的自主品牌,從生産開發到技術層面,都不再受制於人。
“每一個做代工起家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夢。”這句話出自明汐合作的一位同樣意氣風發的慈城老闆之口。
在這個世上,若想在一條路上堅定不移地走到底,同樣離不開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為,就算路走到黑,也要有勇氣去承擔走錯路的風險。
梁見鋮在這方面膽量過人,有勇往直前的勇氣,也有果敢的決心和精準的判斷力。回想起在漢城吃自助早餐的那年,梁見鋮戲稱自己是個“億萬負翁”,經過五年的奮力追逐,他真真切切地從“億萬負翁”搖身一變,成了“億萬富翁”。
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多的財富,錢自然不再被視為最重要的東西,這是一個令人感到相當無奈的事實。對於梁見鋮而言,當下最重要的已不再是單純賺錢;對明汐來說呢,賺錢固然重要,但她自己比賺錢還重要。
錢賺多了,煩惱的往往不是如何去賺錢,而是其他——
以前的明汐考慮生存考慮職業發展,現在的她一樣要考慮很多具體的事情。比如,她的明宙外貿要如何穩紮穩打,能不能躋身海港外貿行業前十;她怎樣培養、挖掘以及管理員工;如何維系明宙和大客戶之間的關系……這些都關乎她的事業發展。
感情方面呢?她今年二十四歲,再過個年,二十五歲了。
她確實還很年輕,這是毫無疑問的事。
在巨大成功面前,她著實也是年輕了一些。從一個外來打工妹奮鬥到即將坐擁千萬身家,財富隨著年齡一同增長。以她當下的狀態,覺得自己即便活到一百歲,依然會意氣風發。
別說,她現在才剛二十四歲。
她取得現在的成就,也有不少人認為“德不配位”,但不管被說是小人得志,還是投機取巧,她當下所擁有的財富、公司資産,都實實在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個人起家太快,總有議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