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大臣進言:“如今英倫本土之敵人,不足二十萬。我不列顛之兵海陸軍足有五十萬之眾。縱然是敵強我弱,依託泰晤士河的皇家海軍和倫敦百萬百姓守上幾個月是沒問題的。到時候,或許有變。”
這話是說,眼前英倫還沒有到亡國的境地,能拖一下也是好的。國際情況總是瞬息萬變嘛。萬一英國包圍圈起了變化呢,這總比貿然遷都去南非看獅子的強。
於是唐寧街和白金漢宮一路十三道金牌給威爾士親王拍加急電報,讓威爾士親王立刻保證部隊完整的回到倫敦。
大師兄詹姆士的拳民也跟著忙活起來,現在英倫四面受敵,英倫本土的電報線和鐵路是萬萬不能讓敵人利用的,各地拳民在威爾士親王的部隊坐火車回到倫敦後,開始圍著倫敦拔電杆毀鐵路炸橋梁清村莊,總之是要堅壁清野鐵血抗戰。
四路大軍在格拉斯哥附近會合後,沒急著南下,而是北上先將蘇格蘭地區整理了一遍,除了抽出三萬蘇格蘭人加入新組建的蘇八旗之後,剩下的蘇格蘭順民或發賣為白奴或貶為包衣。
然後大軍向南,在英倫一邊進行八旗制改革,一邊南下。這樣的可能行軍會慢了些,但是能保證身後都是給聯軍輸送糧草的大後方根據地。而英軍的海陸軍幾十萬大部隊死死的守著英倫的首都倫敦附近構建各種防禦工事。一點也沒有出去和聯軍野地浪戰的意思。
倫敦守了幾個月還沒見到聯軍的影子。而國際形勢呢,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人一看,原來英國人這頭紙老虎是外強中幹,想來是沒時間顧得上北美了。美國總統戴維斯對英國人哭秦庭的使者拒不接見,只是讓他有話去和議會說。
那議會議員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什麼看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面子上根本不管用,這裡小一半都是華裔,剩下的白人也有一半以上是非英格蘭的歐洲後裔。人家對自己老祖宗都沒什麼感情了,對你這個英國的破落戶哪會有什麼感情。祖上和英格蘭人有仇的倒是不少。
等那英國使者灰溜溜走了之後,已經佔了古巴的美國,胃口又起。這一次美國人的目標是五大湖的北岸地區。
五大湖地區資源豐富,適宜居住。附近的印第安人也都殺得差不多了,如今只要從英格蘭人的加拿大手中搶回來就是了。
雖然以前美國人被加拿大民兵吊打過,但那是以前。南北戰爭之後,華裔為主力組成的美國陸軍第一師戰力非凡,這在古巴戰爭中已經被證實了。
眼前不列顛紙老虎的皮已經被戳破了,這不趁機落井下石,加拿大那肥沃之地只怕就歸了中國所有了。
英國使者走後沒多久,美國也開始對不列顛宣戰,揮兵北上加拿大,將主力正在和前方清軍作戰的加拿大背後捅了一刀。由於加拿大的精華之地,也在五大湖附近,所以這背後一刀還是比較致命的。連帶兵員補給輜重等一下就給前線斷掉了。
至於南美的一些國家,看似不小,其實人口不多,工業基礎也不咋樣。國力是非常弱的,既然連不列顛的英格蘭人都不是對手,南美那些國家沒一個敢於借兵或者派兵的。如今地球上中華聯邦勢大,想找死也不用這樣。
在國際形勢一片黯淡的情況下,英國兩院議會和唐寧街、白金漢宮終於做出決定,遷都南非。
當然,遷都是大事,不是政要走了就行的。倫敦的工業設施,能帶走的都要帶走,貴族和人才也要帶走,至於親兒子的英國皇家海軍那肯定是都能帶走的,當然,英國這麼多年搜刮的財富也是要優先帶走的。至於剩下的,為了保護倫敦的安全撤離,還是要打一場堅決的倫敦保衛戰的。百姓和陸軍能帶走多少,就要看情況了。
等到倫敦保衛戰打響的時候,進攻倫敦的主力已經換成了蘇格蘭八旗、愛爾蘭八旗、威爾士八旗和英格蘭八旗。
反正清軍也不急,一邊大炮打著一邊看英國人慢慢撤退。整個的倫敦戰役整整打了三年。
第一批移民到南非英國人前三年中因為各種疾病流行,百分之五十五的英國移民病死。
三年的倫敦戰役結束後,又有一支鬼子六派出的僕從軍打進了南非首都開普敦。這時候英國人的皇家海軍在護航中已經折損的差不多了。而在開普敦的工業設施屢遭日本海軍的炮擊,大半損毀。
在海洋上失去了優勢之後,英國貴族和王室只好退入南非大平原打遊擊。
據說,二十世紀初有探險家在南非大草原見過一百多歲的維多利亞女王。一百多歲的維多利亞女王仍然雍容華貴身體健康,她帶著一個叫做曼德拉的黑奴崽子仍在堅持打遊擊。
這是不列顛留在世上最後的文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