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經過扶蘇的手,又藉著儒家的光,開始在鹹陽推廣。
扶蘇如此安排,正是為了保護陰嫚。
陰嫚的野心太大,扶蘇不想讓陰嫚直接對上世家,更不要想讓陰嫚被世家謾罵詛咒。
那便只能對不起儒家了。
讓儒家替陰嫚擋一擋世家的鋒芒。
若是從前的扶蘇,是絕做不出這樣的事。
可經過上次的談話,他無法再繼續死腦筋。
陰嫚都敢以身入局,他扶蘇又有何懼?
為了陰嫚,為了大秦,他願意暫時收藏好他的仁善。
而毫不知情的淳于越,在紙張推廣後,高興的在府中,與儒家官員們一起喝了爛醉。
長公子真不愧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事事都以儒家為先。
紙張,那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啊!
那可是能萬世留名大功德啊!
沒想到長公子,竟毫不猶豫的冠上了儒家的名義。
真是…有弟子如此,他淳于越死而無憾吶!
待將來長公子登基,他儒家一家獨大,看誰敢說一個不字?
今日真是他淳于越最痛快的一天吶!
連同紙張一起推廣的,還有如今奏摺的書寫格式。
扶蘇建議,去掉不必要的恭維與誇誇其談,讓奏摺盡量簡潔明瞭。
為此,扶蘇獲得了嬴政第一個,毫不掩飾的贊賞眼神。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
扶蘇終於等到了父王對自己的認可,嗚嗚嗚……
那些跟隨嬴政打天下的老臣們見此,雖有些不滿長公子偏向儒家。
可看長公子如今做事穩重,也覺得他長進不少。
而以馮相為首的世家官員,則是看儒家淳于越為首的官員,眼睛不是你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沒過多久,昌平君一行入鹹陽。
扶蘇親自前去迎接。
章臺宮中,嬴政與昌平君會面的第一時間,昌平君與兒子便恭敬立誓,絕不背叛大秦。
嬴政直到聽完誓言,才親自將人扶起:“外舅,寡人雖信你,卻不得不將你暫留鹹陽。”外舅指岳父)
昌平君順著嬴政的力道起身,雖人到中年,渾身的溫和儒雅的之氣,卻與扶蘇很是相似。
不過昌平君能文能武,論彪悍,能甩扶蘇八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