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日子過得順不順心,其實光憑精氣神就能看出來,瞅瞅邊上頰泛紅暈,神采奕奕,正如嬌花般日益綻放的小閨女,姜家老兩口都露出欣慰笑意。
再看這個一如既往鎮定沉穩的女婿,就更順眼了。
趙向東緊接著又和姜建設兄弟,劉慧芳互相打過招呼。
“爸,媽,你們都坐一天的車,要不進屋歇歇吧。”
姜寧瞥見小侄子打了個小哈欠,她想著旅途勞頓,連忙招呼大夥兒進屋。
“寧寧媽不累,媽精神著呢。”
薑母身體挺好的,雖疲憊確實有些,但兒女們買了這麼一個大宅子接她和老頭子出來住,她正高興得很呢,那點疲憊完全壓下了,正一手拽著閨女,興致勃勃抬頭打量。
姜紅兵笑:“那咱們先把行禮都放下,然後再看看這屋子?”
“行。”
扛行李這些重活,當然交給年輕小夥子,姜家兄弟倆肩扛手提,趙向東也輕松拎起幾個大包,一家人往後院行去。
之前通電話已經商量過了,一家人打算都住後院,前院用來待客啥的。
畢竟姜家兄弟現在攤子鋪開,以後恐怕少不了朋友頻繁上門,連線前後院的月亮門已加裝了門扇,到時候門一關,前院再熱鬧也影響不了後院清靜。
後院正房三間,中間的明堂當小廳用,左邊次間是姜父薑母的臥室,右邊次間暫時空置。
左廂房有兩間,一間是姜建設夫妻的臥室,另一間是姜明傑小朋友的未來臥室,不過他現在暫時還跟著爸媽睡。
右邊廂房則一間是姜紅兵臥室,一間是姜寧兩口子住的。
屋子已經完全整理妥當,連鋪蓋都準備好了,直接入住即可,大夥兒見不用收拾,行禮一扔,就饒有興致直接參觀起新家來了。
青磚黛瓦,清致素雅,沿著抄手遊廊轉了一圈,薑母劉慧芳嘖嘖稱奇,連姜明傑也不愛困了,瞪大眼睛左顧右盼,瞅個沒完。
最後回到前院正間明堂,這地兒是客廳,大夥兒在剛打好的紫檀木沙發坐下,姜父摩挲了寬大扶手上的蓮花雲紋,贊道:“好木頭,好雕工。”
他在木材廠上班多年,哪怕幹的是安保工作,林縣小地方也沒高檔木頭,但他還是一眼看出來,這是上品紫檀木。
以前鬧革命,連傢俱也不許胡裡花俏,現在倒不同了,姜紅兵找的老工匠,給傢俱細細雕刻上精緻的紋樣。
上好的木頭,上好的雕工,加上客廳這套沙發樣式是最大氣的,姜父頗有些愛不釋手。
“嗨,你天天住著,愛摸天天來摸也成。”
薑母打趣丈夫幾句,大夥兒鬨笑,姜父也露出笑臉。
熱熱鬧鬧的,坐了一會,薑母就起身準備晚飯去了,劉慧芳和姜寧跟上,留男人們在客廳談話。
其實姜紅兵已經在國營飯店定了好些菜了,但這年頭菜餚品種不豐富,而且點的都是肉菜,這青菜捂著回家都發黃了,還是自己燙燙好些。
薑母搬家沒捨得自己養的雞鴨,捆著一起拿過來,暫時安置在廚房,還有菜地裡的菜,長成的她都拔了好些,給拿過來能吃幾天。
“家裡養了個把月的那隻小豬,給了你大伯家養著咯,菜地也給你大伯種。”
一進廚房,劉慧芳就利索拎起鍋碗瓢盆,去外面水井邊清洗,薑母領著姜寧在摘菜,她一邊幹活一邊和閨女絮叨老家的事。
大伯母金桂枝不討喜,但姜大伯人挺不錯的,他和姜父是親兄弟,家裡搬到楊市,諸如小豬菜地之類的東西,肯定給他的。
姜大伯要給錢,姜父不要。
“你大伯現在家裡好多了,不過他幹活習慣了,閑不下來。”
大伯家三個堂兄,跟著姜建設姜紅兵出來跑貨,虧待誰也不可能虧待他們的,工資厚厚的,還有獎金,堂兄們是老實人,心疼父親,這錢都寄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