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那就好。”
薑母笑得合不攏嘴,好半響才注意到買回來的東西,她抖開一塊棗紅色牡丹花暗紋厚布,“這布不錯。”進入冬季沒多久,供應充足,不然買不到這麼好的布料做結婚新衣。
沒錯,這年頭沒有婚紗,最時髦的婚服就是綠軍裝,要不然就夏天襯衫,冬天翻領西服,薑母一邊琢磨著該怎麼裁剪,一邊問:“寧寧,你沒讓東子掏錢吧?”
“沒呢。”
這是她的陪嫁,當然不能用趙向東的錢,姜寧幫薑母拉開布料,“媽,這衣服我自己做。”
她沒打算標新立異,弄個時下格格不入的奇裝異服,但比如適當調整一下卻可以有。
“好,那你自己做。”薑母知道女兒手巧,也不爭,將布料小心折疊好,“寧寧,還有半個多月才到日子,你得多點跟東子出門。”多約會,好促進感情。
“嗯,他說過兩天就過來呢。”
結婚是人生大事,接下來這大半個月,姜寧將賣栗子糕放在次要位置上。除了與家人多相處,做新衣,整理自己的東西,另外還與趙向東出了幾趟門。
第一次去取照片,兩人接著扯了證。
大紅色的結婚證更像一張獎狀,結婚證三個大字加主席語錄,簡單嚴肅的一句話加日期蓋章,宣佈趙向東姜寧二人成為合法夫妻。
後面,兩人約了兩次會,逛街逛公園看電影,談物件該有的,他們都處過。
大半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晃眼就到了日子,正日前一天,姜家燒了一大桌好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了頓飯。
除了姜寧兩歲的小侄子,其餘人高興之餘難掩傷感,薑母偷偷抹了幾回淚,姜父強忍不捨安慰她,“閨女大了就得找個好人家。”總不能留成老姑娘。
道理誰都懂,但養了近二十年的閨女,一朝給了別人,誰捨得?不勸還好,一勸薑母又抹了抹眼睛。
姜建設姜紅兵兄弟目露不捨。
姜寧眼圈紅紅的,她起身坐在父母中間,一邊摟一個,“我不管在哪,還是爸媽的閨女,哥哥的妹子,咱家不興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對!”
“沒錯!”
姜建設兄弟立即附和,姜父薑母精神一振,“說的對。”
閨女出嫁大日子,爹媽不希望她難受,薑母抹了淚,很快收拾好心情,一家子反過來安慰姜寧。
這一夜,姜家的煤油燈很晚才熄滅,不過再怎麼不捨,明天還是一樣到來的。
十月二十四到了。
天未亮,姜家人就起來了,升火燒水,瓜子花生糖果裝了幾盤擺在堂屋,將準備好的肉菜米麵搬進灶房,接著開啟院門。
姜家遠近親戚,附近鄰裡,還有村裡關繫好的人家,陸陸續續上門,男人從家裡搬了大桌椅凳過來,女人則幫忙洗菜醃肉。
林縣這塊地方,婚嫁風俗男女家各自開宴。當然,這些年物資太短缺了,女方不開席面的人家也不少。
老薑家條件好,大夥兒瞟到灶房的魚肉米麵,立即幹勁十足,往來歡聲笑語,更高昂了幾分。
姜寧起床後打了熱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