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寧聲濤沒有住在寢室裡,他和父親、表姐夫、司機劉進師傅一起找了一家價格相當經濟實惠的小旅館住下。
寧聲濤沒有住在寢室裡,不是因為寢室裡的東西還不齊全,而是他對新環境新寢室新室友還非常陌生,他有點害怕。
經過父母的精心準備,可以說是什麼東西都不缺,從床罩、床單枕頭到牙刷、牙膏、香皂、洗髮『液』、洗衣粉、洗臉『毛』巾再到口杯、飯盒、拖鞋等等,除了學校領的床墊竹架、被子被套、棕墊等等,寧聲濤那些行李中什麼都不缺。
開水瓶和洗臉盆洗腳盆這些不方便帶著的玩意兒都是在寢室下面的一排雜貨店買的,每個學校開學的時候,為著開學經濟而準備小商店都會準備這些學生們用得著的日常用品。
可以說,在寧聲濤去秋夕中學復讀時,他就算是提前一年進行了讀大學成為住校生的演習,不但自己懂得了很多,而且父母也增長了經驗。
還有一個人物非常重要,寧聲濤和父親非常感激,也是畢生難忘的。這個人就是天佳中學的前任黨總支部書記兼校長萬鴻基。
萬書記是寧原基的老師和班主任,他從名牌大學畢業開始成為教師所教的第一批學生就是寧原基那個班。萬書記非常喜歡寧原基,曾經多次在多個場合說過自己一共教了三十八年書,教了一千五百八十七個學生,最喜歡的學生就只有三個,其中一個就是寧原基。
寧聲濤小時候去過萬書記家裡,因此萬書記也認識寧聲濤,而且也很喜歡這個特別瘋狂的喜歡看書的小孩子。萬書記喜歡寧聲濤到什麼程度呢?他有兩個女兒,都是他的掌上明珠,其中小的一個比寧聲濤大五歲,曾經為了讓只有幾歲的小寧聲濤吃飯,竟然讓小女兒把自己最喜歡的碗和勺子拿出來給弟弟用。雖說最後寧聲濤還是不吃飯,可是萬書記可能也從來沒有讓自己的小女兒把珍藏的漂亮小碗和勺子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用的意思,從這一點說,寧聲濤是唯一的。
寧聲濤考上大學了,收到通知的第二天,寧原基又帶著寧聲濤去了萬書記家裡報喜。萬書記約好在寧聲濤出發去大學的前一天晚上要清寧原基和寧聲濤吃飯,並且要好好的給寧聲濤介紹一下大學,說說怎麼充分利用大學來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做好進入社會的最重要準備工作。當然,萬書記還說要好好的教一教寧聲濤如何在大學裡生活、學習和實踐,甚至還提到要教一教如何在大學裡談戀愛。
寧聲濤非常感激萬書記,這個比父親大幾歲的老校長老知識分子用自己的親身例子和他的一些學生的例子來深入淺出的指導寧聲濤,值得寧聲濤少走了很多彎路,也避免了走上歧路。
父親把寧聲濤的一些手續都辦完了,14日中午飯後,父親就要離開嘉首回寧堅,如果太晚走回到寧堅就天黑了。
寧聲濤送別父親和表姐夫的時候,心裡特別難受,就好像失去了一切一樣。內心空落落的,完全不是自己事先設定好的感覺。
寧聲濤的母親包桂蘭沒有親自來送寧聲濤,主要原因是害怕捨不得,心裡特別難受。考慮再三,最終還是沒有同車一起來送寧聲濤。其實請一天假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中國的家長親自送孩子上大學的多了去了,也沒人會議論什麼閒話。
寧聲濤第一次在地理位置上遠離父母超過280公里,第一次在時間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月見不到父母,心裡還是特別難受,特別空虛的,畢竟從小到大,除了去秋夕中學復讀和那次去陳善豐的二舅家之外,幾乎從沒有一個夜晚不是和父母在一個房子裡。
小時候,寧聲濤的舅媽去新疆出差,年涵嬌跟著去了,寧聲濤的母親不同意。舅舅去海南出差,要帶著包靈玉和寧聲濤去,寧聲濤的父親也要跟著去。小學時,大表姐帶著成美詩和年涵嬌去北京,寧聲濤沒去,因為父母不去。初中時,乾姐姐史敘媛去外省讀書,很容易到越南去玩,而且也去過好幾次,要在暑假帶寧聲濤去越南增長見識,寧聲濤去不了。高二時,遠房姐姐戚英秀在俄羅斯工作,要把寧聲濤帶著坐世界上最長的遠東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火車去莫斯科旅遊,父母的要求是一起去。
沒辦法,寧聲濤就生活在這樣的愛的包圍之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父母用愛像蜘蛛網一樣包裹著寧聲濤,寧聲濤掙扎過,卻毫無效果,於是只能在腦海中和夢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和世界。
終於要像小鳥一樣離開父母自己飛翔了,寧聲濤興奮的有些焦慮,焦慮著又十分興奮。
送走了父親,寧聲濤抖擻精神找著路回到寢室去。
寢室裡已經不止孫貝行一個人,還有兩個男生看樣子應該是被安排在這間寢室裡,今後很可能就會成為寧聲濤的第二撥室友。第一撥室友是秋夕中學那包含江泳博和張耀暉的九個男生。
孫貝行很熱情的給寧聲濤做著介紹,像足了他是這個寢室的主人,寧聲濤和其他兩個男生都是客人。看樣子,這個傢伙應該是個對寢室和寢室生活非常熟悉,很可能中學都是住寢室而習慣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