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六毛,二兩的時候每兩五毛,三兩的時候每兩四毛,四兩的時候每兩三毛,五兩的時候每兩二毛,六兩的時候每兩就該一毛了哦。那六兩面只要六毛錢嘛。七兩面呢?八兩呢?是不是七兩面就不要錢了啊?我請你白吃是不是?八兩面還要少一毛,那是不是你吃完麵以後我還要給你八毛錢啊?”
江泳博趕緊低聲解釋:“開玩笑的,開玩笑的。哈哈,我和他鬧著玩兒呢。”
“你是一初中的學生?”麵店老闆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是啊,我經常來你這裡吃麵的,不是每天吃起碼隔天也來吃,有時候早晨吃,有時候中午吃,有時候晚上吃,有時候一天都來吃兩次,還有的時候一天我吃早中晚三次呢。你沒印象?”
“嗯。我認得你。好像是姓江吧,大江的江。”
“哦,我是江泳博。一初中94級1班的。”
“嗯。我這裡也有一個演算法。你聽不聽?”
“你說你說。我聽著,老闆的演算法才是最終演算法,店子是你的,只要你覺得合適的演算法一定就沒錯。”
“不是我決定的,是行業上的規矩。一兩六毛,二兩一元,三兩一塊二,這是最基本的價錢。幾乎每個麵店的價格牌上都差不多,貴的也就是一毛五分錢而已。我知道有的麵店一兩是七毛,二兩是一塊一,三兩是一塊三。還有二兩一塊二,三兩一塊五的。最便宜的我也見過一兩五毛,二兩八毛,三兩一塊的。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可以講價了,可以自己定價了。怎麼定價的都有,不過也至少有個基本規矩。”
“那是那是,要不然有人一兩面買一塊錢,那還得了?”
“我也可以一兩面定一塊錢,關鍵是還有人來吃嗎?沒有人來吃,我定10塊錢一兩,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沒有人來吃,我就一兩都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意味著我沒有任何賺錢的機會。”
“就是就是,10塊錢前一兩面,怕不要等到小康社會還是富裕生活之後咯。”江泳博這句話還真有遠見,二十多年後,他還真吃了不少的10塊錢一兩的面。
那個時候已經是21世紀10年代,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中國富豪群體世界第四,開始全球瘋狂購物的年代了。吃一兩面花費的錢在91年的時候大約是花了他爸接近1300的月工資。可就算10塊錢一兩,他也只花了他爸退休月工資的1350。如果算他的收入,吃一兩10元錢的面只花費了他月收入的11250。
“我的演算法是,一般人都是吃一兩、二兩,也有人吃三兩。就算有人吃四兩的,基本上都是叫兩碗,就是兩個二兩。”
“嗯,也是,我見過食量大的人會吃四兩,就是叫兩碗二兩。”
“所以說,一兩、二兩、三兩是基本價格。往上四兩、半斤或者更多都是由基本的一兩、二兩或者三兩組成。比如說四兩由兩個二兩組成,兩個二兩在我店裡就是兩塊錢。如果你要吃一個三兩再加一個一兩,那這個四兩就是一塊二加六毛總共一塊八。”
“嗯,這個我懂。”
“這也就好像我們的錢,只有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二毛五毛一塊兩塊五塊十塊五十塊一百塊一樣。你見過三分錢一張四毛錢一張六塊錢一張七十元一張的錢嗎?”
“沒有見過。那如何表示三分錢呢?就是一分加兩分就行了。如果表示六塊錢呢?就是一塊加五塊就行了。”
“懂了懂了,同樣的道理,不需要給三兩以上的面定價,由一兩二兩三兩就可以代替了。是這樣意思吧?”
“嗯。明白了,那好。你叫的半斤面是要由一碗二兩和一碗三兩組成呢?還是要由兩個二兩一個一兩組成呢?要不然就來五個一兩怎麼樣?”
“可是為什麼三兩才一塊二,二兩一塊,一兩都要六毛呢?”
“你不知道?”
“我想是因為批發的原因,不過也說不準,我沒做過生意,我家裡也沒有人做過生意。”
“其實你說的批發的原因也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管你是一兩還是二兩還是三兩,總是用一個碗,總要打佐料,總要用相同的勞動去做。所以分量越少,單價中勞動的價值就越高。”
“勞動的價值?”
“比如說一兩面裡面我的勞動要佔兩毛錢,麵條的成本要佔兩毛錢,我賺兩毛錢,那麼價格就是六毛。而二兩面裡面成本三毛錢,我賺兩毛錢,勞動還是兩毛錢,那價格是不是就比兩個一兩更便宜多了。當然,二兩面我可以賺得更多一些。成本和勞動總共五毛,剩下的我就能賺五毛。三兩也是一個道理。”
(本章完)
喜歡時代的靈魂請大家收藏:()時代的靈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