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店夥計和梅勇同時問道。
“這就是批發的原理。懂不懂?”
“什麼批發的原理?”
“你沒去過老橋井市場?”
老橋井市場是80年代末一批擺地攤的人逐漸集中形成的一個全市規模最大的批發市場。最初只是有人在這邊的街道邊擺攤,慢慢的擺攤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了聚合效應,很多消費者也到這裡來逛逛,可以買到比百貨大樓和五交化商場更齊全的各類小商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以說,市裡第一批真正發了財的“萬元戶”起碼有一半是從這個市場發家的,當然其他歪門邪道的途徑發財的人不在這裡面。比如走私、販毒、搶劫的違法活動和貪汙挪用受賄的貪官不算真正發家的人。那些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透過市場經濟的發展從市場上去打拼獲得的財富和第一桶金。
“去過啊。今天下午還去買了筷子啊?”店夥計回答。
“那你怎麼就不明白批發和零售的價值差異呢?”
“啊?”
“你去買筷子的時候,是不是買一雙筷子的價格更高,買十雙筷子的價格更低呢?”
“他們不賣一雙的,一把就是十雙,只能一把一把的買。”
“哦,筷子這小東西確實很難一雙一雙的買。好吧,就一把一把的買。你買了幾把?”
“一把十雙,我買了五把。我叔說我們原來的筷子都彎了黑了不好用也不好看了,讓我買五十雙回來換上。”
“嗯。一把筷子多少錢?”
“一把筷子兩毛錢啊。”
“你五把筷子多少錢?”
“五把筷子一塊錢啊?”
“你花了多少錢?”
“我花了多少錢?我好像不記得了,我還買了醬油和味精。”
“一把筷子兩毛錢,你只買一把筷子是不是就要兩毛錢,可是你一下子買了五把,是不是要給你優惠一些?”
“優惠,老闆說了,是優惠。”
“如果我是老闆,也許就優惠你一把一毛八,五把就收你九塊錢。是不是?”
“不是。”
“難道沒有優惠?”
“好像,我想起來了,老闆說一把不講價,兩毛錢,五把以上就一毛六一把,十把以上就一毛五。好像是這麼說的。”
“這就對了。這就是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區別。買的多就更便宜一些,買的少就更貴一些。”
“哦。”店夥計和梅勇都表示明白了。周圍吃麵的顧客也有點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