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聲濤在1993年12月底進行初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時候,因為成績不錯,名次不錯,信心還比較充足,全家都比較高興。雖然學霸身份被英語無情的摧毀,但如果能夠成為農科院子弟中歷史上第三個考上江龍中學高中部的學生,也絕對是一件『露』臉的事。
在農科院的子弟中,寧聲濤之前的無數學生,有且僅有兩個孩子考上了江龍中學的高鄭一個叫做劉向祖,是單位裡一位院辦領導的兒子。另一個是夏丹隆,是單位裡兩位最早期的大學生夏開瑞和凌潔的女兒。正好分別是一個男生,一個女生。
在劉向祖和夏丹隆之前的一段時間,江龍中學也不是全市最好的學校,所以大家也沒有拼了命的要考上,當江龍中學的高中招生分數成為全市第一檔之後,大約在第三年,劉向祖考上了江高。又過了兩年,夏丹隆考上了江高。再之後四年了,夏丹隆在江高都畢業了,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去了北京,農科院最近四屆的初中生沒有一個上了江高的分數線考上江高。
寧聲濤被看成是夏丹隆之後最有希望的一個苗子。因為從他身後四五個年級的孩子來看,幾乎沒有孩子在學就有那麼高的讀書賦,雖學的時候也不能完全看準這個孩子以後的發展,可如果連學都特別差的話,至少初中厲害到可以考上江高的機率絕對不高。
寧聲濤被院裡寄予厚望,年涵嬌如果不去洋建折騰那麼一下子,其實也曾經被人看成一個希望。只是到了洋建之後,年涵嬌的成績一落千丈,賦似乎一下子全都沒有了,甚至還一度成為問題少女。
寧聲濤中考之後,年涵嬌跟著就是學畢業考初中了。由於遠離人們的視野,其實更多院裡的人是不知道她到底學習成績怎樣,未來又會不會回來考江龍中學。
其實洋建中學也是市裡最好的學校之一,大約是和江龍中學在一個檔次,也就是省重點中學。只不過,江龍中學的特優生多於洋建中學和紫陽中學,洋中和紫中是優等生人數多,卻在特優生上趕不上坐落在市區的江鄭
按照恢復高考之後的省內狀元來看,江龍中學已經考出過兩位省狀元,在省內也屬於第三檔次的中學,由於省內競爭激烈,不像其他省出現了一些個在省內一騎絕塵的優秀學校,雲南省有一所中學就考出過二十多位省狀元,只是能考出省狀元的學校數量就少很多了。
江龍中學是省裡考出過省狀元的學校之一,也是市裡唯一一所走出過省狀元的學校。整個省裡有十一所學校走出過省狀元,因此,從77年到94年,總共出現的36位文理科狀元,被十三所學校瓜分,不像有的省基本被三四所學校瓜分。
中考結束之後,寧聲濤拿到自己的成績,全家都非常沮喪,只有598分,這個分數也是寧聲濤整個初三進行三主科130分制之後最差的總分,加上了體育的29分都還不到600分。語數英、理化政的文考成績加起來才569分!從名次上來看,寧聲濤在學校94級的全年級247名參考學生中排名在129位。
本來按照江龍中學的制度,為了保證自己學校的考生能夠更多的考上本校的高中,也是為了保證本校高中的生源質量,如果中考沒有達到江龍中學高中招生分數線的學生,可以憑藉在全年級排名前120名這個成績和排名進入江龍中學高鄭
江高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一項制度呢?
根據江龍中學高中部,也就是民間喊的江高最最近十多年的高考進行分析。發現江龍中學初中部考上江高的學生更加適應江高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成才率比較高。即使有的來自其他中學或者甚至是省重點中學或者市重點中學的優秀學生也在高考考出了好成績,但比例相對都更低。
比如,三年前江高的高一招收了120名本校初中部的學生和135名外校初中畢業生。結果在三年後的高考中,本校120名學生考上重本的比例和本科的比例都大大的高於那135名來自市裡其他重點中學的優等生,那些當年考上了省重點線的學生。
為什麼江高要確定120名的標準呢?
寧原基曾經和自己的遠房堂弟,也就是寧聲濤的那位在教育局工作的叔叔寧國啟談過這個問題。
“江高為什麼不把招收本校初中畢業生的比例提高到130名呢。這次濤發揮很糟糕,只考了129名,其實他在第一次模考中都還在60名的。誰知道後來半年時間就下滑了69個位次。”
“江高確定120名本校初中畢業生的標準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原因呢,是教育局對江高的要求,如果你江高不按照市裡劃分的分數線招生,招入大量沒考上分數線的本校學生,那麼其他學校和那些個家長意見多大。比如你們濤雖然沒上分數線,但是在120名之內,結果濤598分就上江高,其他學校卻出現了620分還上不了江高的情況,那多麼不公平。”寧國啟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待的寧原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寧國啟一邊喝茶一邊聊。接著:“第二個原因呢,我是聽江龍中學的前任校長,也就是制定這個制度的校長冷泰然過這個事情,他們經過五年高考的分析發現,首先是江中中學初中部的學生在江高的高考中考上大學本科的比例要大於那些從外校初中畢業去江高的學生的比例。其次是就算是本校的學生就讀江高,成績在中考中排名本校120名內的學生成材率要大大高於120名以外的學生。最後,一般省重點分數線也都劃在江龍中學初中畢業生中考成績的110名到130名之間。也就是,這個省重點分數線有時候也就是江高的120名分數線。”
“今年好像只有一個叫做隋剛的男生進入了前120名卻沒有上重點線,憑藉這個制度得到江高的錄取通知書的。”寧原基。
“就是嘛。我記得前年還是大前年,江龍中學的初中部考的好啊,就連初三的第135名都上了省重分數線的,他們江高一下子就招收了135個本校初中畢業生。去年呢,好像是初三發揮不好,本校只有116個學生上了省重分數線,於是就有4個未達到分數線卻得到了錄取通知書的學生。今年是一個啊,你也知道了。你看看,這不是都很接近嗎。”
“那濤怎麼辦?我們加上教師子女加分都還差兩分。如果堅持要讀江高,分數線下一分就是3000元議價,這麼兩分就要5000元。”
“是啊,江高的規矩是,線下一分交3000,線下兩分就5000,線下三分就6000,線下五分就,線下十分之內五分之上就1萬2,線下十分之上三十分之內就1萬8。有一個階差和段差。濤要讀就要交5000啊。不過如果我託現在的呂校長一個人情的話,大約可能少交2000,可以交3000就拿到錄取通知書。你們也可以考慮一下。”
“我們是應該交議價讓濤讀江高,還是去讀其他市重點學校呢,聽市五中也是省重點,願意招收省重分數線下10分之內的學生,不用繳議價費。”
“五中他是沒有辦法,招不夠教育局的任務。市裡最好的學生在縣上的就不了,基本都集中在什麼紫陽中學、紫竹一症安陽中學、樂熙中學、衛永中學、龍海一中這些省重點或者市重點學校。當然也有條件好一些的會從縣城來到市裡讀江高。在市裡兩個區主城區的孩子,最好的一波兒都是要讀江高的,其次才會選擇五症四症佳和一鄭”
“那現在除了江高,到底哪所學校最好?”寧原基焦急起來。
“我勸你們還是不要去五中,五中雖然是和江高一個檔次的省重點中學,可是我知道他們現在的那個校長不是個很有想法的人,有點洩氣的意思,知道自己追不上江高,怎麼努力也放不了衛星,而和四中比起來又好很多。雖然四中也是省重,不過你也許聽過了,四中最近幾年下滑很快,省重的牌子都保不住了。我的建議是,四症五中都別去了。要麼就交錢去江高,要麼就去佳。”
“佳中學不是連重點都算不上嗎?我就是佳中學66級畢業的。原來的佳是不錯,省裡的第一批重點中學,全市最好的學校。後來經過了動『蕩』年代,好像是遭受到了重大損失,在恢復高考之後的十年前省內再次評定學校等級的時候,它的省重牌子都被取消了。現在就是個普通中學而已,招生分數線比江高低了100分啊。”
“那你是不知道。現在市裡有兩所學校冒起來很快,一個是在農村裡的秋高,一個是佳。我這裡透一個風兒給你,可不能到處,佳一開學,也就是九月份可能就是下旬吧,就會被市裡授牌,它已經成功透過了市重點的驗收。我跟佳的晏校長關係不錯,一定可以讓你不花錢就讀上佳高一搞的一個火箭班,這個班的分數要求比省重還高10分呢。”
(本章完)
喜歡時代的靈魂請大家收藏:()時代的靈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