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聲濤在大姨家渡過了暑假裡的二十,本計劃耍半個月,大姨一家包括大表哥四表哥盛情難卻下,就多耍了幾。
大姨家所在的山區,確實比寧聲濤所在的城市海拔更高,溫度更低,去大姨家耍簡直有點避暑的意思。寧原基喜歡看新聞,也看氣預報,對比了一下兩個地方的氣,寧原基總結,大姨家比自己家平均要低上3到5攝氏度。
喜歡研究和探索的寧聲濤查閱了資料發現,大姨家所在縣城的海拔主要是1200米到1500米的海拔,而自己家所在城市海拔只有350米到450米。記得自己曾經和大表哥討論過這個溫度的問題,大表哥告訴寧聲濤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越低。就算是同一緯度海拔高也意味著溫度更低,何況還相差了接近4度的緯度差。又是緯度更高,又是海拔更高,自然溫度更低一些。而且城市人口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溫度,寧聲濤家所在城市活動著20多萬人,而縣城只有3、4萬人口。
在送行去乘坐長途大巴的時候,大姨多次表達希望每年寧聲濤一家都可以來縣城玩,當然包桂蘭也不斷邀請自己的大姐到家裡玩,而且還是代表著自己一家和寧聲濤舅舅一家饒意思。
令寧聲濤長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一家人今後多次到大姨家度假,可大姨在寧聲濤懂事以來只是在十九年之後的2008年才來過他家一次,那個時候他舅舅已經逝世了快十年了。也就是,在寧聲濤的記憶中,自己從未見過舅舅去大姨家,也未過大姨去舅舅家。作為親兄妹,難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有過什麼解不開的矛盾?
回到家之後,還有十就要開學了,寧聲濤需要把下學期的書本預習預習。在去大姨家之前,他已經把暑假作業做完了。母親是單位裡的帶隊教師,帶著接近二十個住在院裡讀書在城裡的孩子。這些孩子絕大多數都比寧聲濤年齡更,也有三個比寧聲濤年齡更大的孩子。寧聲濤希望自己在讀書之餘進行對下學期在學校要學習的課本的預習,於是包桂蘭就從比他更大的孩子那裡去借了教材。這不能明寧聲濤有多麼愛好學習,對於他這樣的孩子來,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學習只是他的業餘,讀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書才是他的興趣和生活。
在離開大姨家的時候,他曾經提出要給自己的侄兒魔王陳善豐寫信,他實現了承諾。當他把一張信紙寫的滿滿當當的裝進信封時,覺得自己是堅持了舅舅提醒他的做法,讀書做學問不是為了自己謀利為自己可以炫耀和超越他人,而是為了幫助人。
開學了,在應該收到回信的時間,寧聲濤等待了一週,還是沒有回信。又等了一週,還是沒有回信,他開始懷疑郵政出了些問題,信件也許沒有送到,於是他又寫鄰二封信。
打電話給四表哥,四表哥不知道陳善豐收到信沒有,要問問四嫂王清秀。等到確定兩個大人都不知道陳善豐收到信件沒有,問這個魔王的時候,他只是不知道有這個事情。難道兩封信都沒收到?
四表哥覺得就算一封信丟失了,也不可能兩封信一起丟失,於是找到學校的收發室和魔王的班主任。終於明白了其實陳善豐收到了兩封信,不過第一封他開啟看了看,知道是那個見過一面的書呆子表叔的時候,很不屑的把信紙摺疊了紙飛機。第一封信變成了紙飛機,第二封信更慘,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傢伙弄到哪裡去了。
當四表哥在電話中了這個情況,並表示非常抱歉和感激之情後,就這個孩子可能是根本無救了,不要再浪費寧聲濤的時間來寫信了。
寧聲濤從來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這個性格可能來自於他的父親和母親。他父親當年作為地主崽子,咬牙堅持給寧聲濤的爺爺送飯,還在落實政策之後讀了大學,那都是需要毅力的事情。他母親在一個山區中當知青,一批來的人都返城去了,第二批來的人又返城了,她還是在堅持著。多次自殺的心都有了,可最後還是堅持到了“守著雲開見月明”。
寧聲濤又寫鄰三封信,不過這封信與前兩封很不相同,他是用畫畫的方式寫的。一是陳善豐不喜歡學習,可能識字也不多;二是陳善豐才學二年級,大概也只能認識五六百個字吧。
接著寧聲濤又寫鄰四封信,第五封信……
後來為了使自己寫的信能夠更有針對性和效果,他找到自己葫蘆娃隱身幫中最討厭讀書最喜歡打架最喜歡鬧事的鄭宇來看。直到鄭宇看懂,並且有興趣看為止,他才把信發出去。
四年級上期就要結束了,寒假也要到了。寧聲濤已經給在遠方的侄兒陳善豐發出了十五封信。除了最開始的兩封信主要是用文字寫的,後面的十三封信都是畫畫的方式寫的。就這樣,寧聲濤的畫畫水平得到了不的鍛鍊,使得他後來還能畫出不錯的畫作。十五封信,卻從來沒有一封回信。
元旦節後,寧聲濤接到了一封來自大姨那個縣城的信。不過從信封看,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學二年級的學生的筆跡,只能來自一個成熟的穩重的又有些霸氣的饒筆跡。開啟信封來看,裡面寫信的人落款是陳哲洋,果然是四表哥寫的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四表哥在信裡,非常感激自己的表弟,陳善豐拿了兩三封信回家給他和王清秀看,問是什麼意思。四表哥對寧聲濤採用這種奇異的方式和陳善豐通訊非常支援也非常理解。一方面希望寧聲濤能夠堅持,一方面又覺得這樣耽擱寧聲濤“寶貴”的看書時間很不好意思。感覺到陳善豐有些變化,會去琢磨這些表叔寄過來的信。有一次王清秀髮現陳善豐在看一堆畫著各種類似漫畫的信紙,本來不知道是哪兒來的什麼畫,直到他拿出兩三封畫信來找父母問,他們才知道這些畫信是寧聲濤寄來的。
得到四表哥的鼓勵和感謝,寧聲濤更堅定了信念,堅持著每週給陳善豐寄一封畫信。這些畫信最初沒有什麼主題,主要是身邊的人和一些故事。後來他又開始將一些哲理和教子良方的故事用畫畫的方式寄給陳善豐,最負責的一封信,總共用了五篇信紙,講述了古代那個著名的浪子回頭的故事,也就是那個三國後期西晉時代的“周處除三害”的故事。
寒假了,寧聲濤寫信不再寄到學校,而是寄到陳善豐家裡。這個時候,他一般在信裡除了畫作以外還會寫上幾十個字給畫作做個解釋,也會寫另一張信紙給四表哥和四嫂表示問候。
就這樣,寧聲濤在九個多月的時間裡,一直堅持著給自己兩歲兩個月的侄兒陳善豐寫了三十一封信,其中就有二十九封畫信。
這些信件中有十二封信是寧聲濤的精心製作,包含了“周處浪子回頭”、“龜兔賽跑”、“華佗嘗藥”、“養由基學箭”、“佛主涅盤”、“割肉喂鷹”、“寶中舉還銀”、“白蹠蘇渙”、“李白見婆婆磨針”、“韋應物亂世回頭”、“王冕學畫”、“陳子昂傷人自省”的故事。這些故事一般都是寧聲濤從書上看來的勵志故事,只不過寧聲濤用自己幼稚的畫筆進行了加工,呈現給不喜歡看書識字的陳善豐看。
基本上整個學四年級,寧聲濤就主要做了這麼一件事,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不知道遠方的陳善豐怎麼樣,不過身邊的夥伴到是有些受到了影響。尤其是那個主要目標主要實驗物件鄭宇,這個長得很蠻氣,力氣很大的吃得多睡不夠的傢伙還是改變了很多。原來是每次老師點名沒完成作業的孩子就去操場上跑步就一定有他,可是自從不斷的受到寧聲濤給陳善豐寄過去的畫作的影響之後,每次跑步還是有他,只不過都是他自己堅持鍛鍊而不再是老師懲罰他了。
鄭宇比寧聲濤低一個年級,但比陳善豐高一個年級。寧聲濤從鄭宇的變化感覺到自己的方法還是有些效果的,不過因為陳善豐更,也許效果並不如鄭宇那麼理想也不定,所以他決定再繼續堅持下去。
暑假到了,原本沒有計劃的寧聲濤一家,再次受到大姨和四表哥一家的盛情邀請。一方面是旅途要花費不少錢,第二個是去了以後也會花費大姨和兩個表哥不少的錢,給他們增加不少麻煩,包桂蘭和寧原基本來給寧聲濤今年暑假就不去大姨家了。可是當四表哥在電話裡你們不來看看陳善豐有什麼變化嗎?你們不想再加把勁兒讓魔王變成乖乖學生嗎?四表哥既然這麼,包桂蘭也就盛情難卻,責任難脫,只好答應了。
舅舅家三表姐的女兒年涵嬌聽寧聲濤吹大姨家多好玩,終於也忍不住要和他們一起去。
(本章完)
喜歡時代的靈魂請大家收藏:()時代的靈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