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宇是個熱愛發明的“發明家”,不管效果怎樣結果如何,總是這個孩子充滿了想象力和去實現去探索的勇氣。媽媽王清秀和爺爺陳松華都是非常支援這個初中生的。
其實陳乾宇剛讀學的時候,就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書越讀越薄的情況。最初陳哲維和王清秀都不知道兒子的書為什麼越來越薄,直到期末考試前,王清秀親眼見到這個男孩將書本上的紙張拆下來疊青蛙疊仙鶴疊大象才發現了問題的答案。
“宇,你為什麼要把書本撕掉疊那些動物呢?”
“我沒有撕掉,我是拆掉的,撕掉的不完整,書本也不好看,我把線膠水粘合的地方和圖釘釘好的地方解開,拿出來以後再釘好粘合。”
“那你為什麼不用其他紙來做呢?”
“作業本和信紙都很柔軟,疊的東西不好看。書上的紙更硬挺,疊出來的東西更堅固很有型。”
“可是你的書本被拆了那書不是沒有了?”
“不是啊,我把學過的部分拆下來的,沒學的我就留下來了。”
“可你為什麼要疊這麼多呢?”
“我要送人啊,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喜歡我疊的動物。”
“那他們為什麼不用他們自己的書呢?”
“他們自己不會疊啊。”
“是誰教你疊的?”
“我自己拿紙疊著玩兒,慢慢的就會疊很多紙動物了。而且我還可以疊鹿子、老鼠、孔雀呢。”
“你們老師教過你嗎?”
“最初疊飛機和船的時候是老師教我們的,我覺得太簡單了,所以我就自己疊我喜歡的動物。”
“你是在學校讀書還是學疊紙呢?”
“讀書有什麼用?”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可以幫助你以後工作必須的知識和技能,長大後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人必須勞動,才能有收穫,而勞動就要有本事,沒本事的勞動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換不來錢,人就無法生存。”
對於母親王清秀的法,陳乾宇嗤之以鼻。
“爸爸不是很會讀書嗎?可是他又怎樣有本事了?”
“這、可是你爸爸畢竟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啊。要是當年不讀書,怎麼可能有現在的工作?”
“現在的工作很好嗎?你不是常爸爸讀書沒用嗎?”
“你這孩子!”
每當王清秀提示孩子要多讀書,認識學習的時候,陳乾宇都用自己的父親來做藉口。每次唸叨的時候,王清秀最後都無法服孩子一定要多讀書,其實主要在於她首先無法服自己。
陳乾宇不喜歡讀書,多少還有追求,還有興趣愛好,也多少隻能在學校混個“成績不好的差生”。比較起來,四表哥的兒子陳善豐比陳乾宇更出色,他是比陳乾宇更出色的“雙差生”。陳善豐不但成績經常“趕鴨子”,而且還常常到處惹事兒。如果陳乾宇的興趣愛好是手工製作,發明創造的話,那陳善豐就是到處遊蕩、四處惹禍。
陳善豐的時候的個子並不出色,至少和自己班上的同學比並不出色,一般都是班上最矮的一批兩三個男生之一。長相也沒有陳乾宇這個堂哥清秀周正,他的整張臉最突出的就是一個大鼻子,一對招風耳,一雙像動畫片裡常用的誇張式的大眼睛。陳善豐時候話甚至有點結巴,可能是思維太快,口舌跟不上。
這個孩子學一年級讀下來,幾乎平均每週都有一次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或者打架惹事而被老師罰站。
有一週,他竟然完成了所有老師的作業,而且一直到週六上午都沒有犯任何錯誤,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期待他能真正的在一週時間裡不受處罰,成長為老師和同學都認可的好好學生。可惜,最後還是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