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聲濤第一次有意識的見到比自己大五歲的侄兒陳乾宇的時候,他很尷尬。是有意識,是因為真正的第一次見面,他才三歲,陳乾宇才八歲,兩人都沒有多少印象,尤其是隻有三歲的寧聲濤,他的記憶裡似乎根本沒有三歲這個階段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三歲時的故事?寧聲濤自己能記得的事情都是他五歲以後發生的事情,只有在五歲以後他才能將故事和歲數結合起來記憶。之前的記憶只能是聽父母大人們起,然後自己想起那麼一點點,卻完全不知道這件事發生在自己三歲還是兩歲還是四歲的時候。就像你能想起一件歷史事件玄武門之變,卻對應不上是哪個朝代發生又是在公元幾年發生。
陳乾宇的個子在14歲的時候比五歲的寧聲濤表叔高了整整一尺五還多。當寧聲濤很驕傲的身高達到一米二三,可以買公交車半票的時候,他在自己這個侄兒面前顯得非常尷尬,不僅僅是年齡上的尷尬。一個14歲的孩子身高就已經只比高瘦的父親矮半頭,直接接近了一米七,就算不是班上最高的男生,可也算的上力爭上游的少數孩子之一了。
父親陳哲維是個個子一米七五的男子,到不是身高很高,主要是他很瘦,和寧聲濤的父親相比,恐怕體重也多不了一個普通西瓜的重量。
寧原基也是個高瘦的男人,據包桂蘭,寧原基在自己生老大的時候只有70斤,完全的皮包骨!就算寧聲濤出生時,寧原基大大的增長了體重,增強了體質,似乎也沒能超過90斤。90斤可能是很多女孩子追求的夢想。一米六幾的個子,90斤左右的體重,要肉有肉,要骨頭有骨頭,要線條有線條,要氣質有氣質。可這是女孩子的驕傲,絕對不是男饒驕傲。寧原基不論體重在70斤的時候還是接近90斤的時候,他的身高都有一米七七。
一米七七在21世紀的現在算不得多高,在一個出生於四十年代的人來,起碼也算很不錯的身高了。在寧聲濤的記憶中,和父親同輩的父執、長輩裡,只有三個人比父親高。一個是自己的姨父陳松華,當年大學和單位裡的籃球隊隊長,身高超過一米八。再一個是父親讀函授大學時的老師,一名從北京來到城的大學教授,這個被寧聲濤稱為楊伯伯的高階知識分子,與父親基本一樣高。最後一個還是被稱為吳伯伯的一個爸爸的朋友,身高也到了一米八零。
姨父陳松華即使到退休的時候,體重也從來沒有低於一百一十斤的時候,另外兩個伯伯在寧聲濤見面的時候也從來沒見過他們體重低於一百斤。包桂蘭:“當時別人介紹你爸給我認識,我第一次見面就嚇了一跳,這個人手長腳長,可是太瘦了,見面第一次印象就非常深,像一根竹竿,像一根非常直挺的竹竿!”
父親很瘦,大表哥也不胖,大概就只有一百一十斤的樣子。也許是遺傳基因發生了變異,寧聲濤的身高從讀幼兒園開始,就比同齡人甚至一些的孩子慢。也許是遺傳基因沒有變異,陳乾宇的身高一直都很理想,爺爺一米八二,父親一米七五,他自己的目標是一米八五。
其實寧聲濤在別人多次談論自己的身高的時候也曾經有過自己的身高理想。一米七五,太矮了,自己的眼睛畢竟看不到更高的空間,看不到更遠的範圍。比如,一個一米六的人,他的眼睛距離地面的高度肯定低於一米五,那他直視的就是一米五以下的空間。一個一米澳人,眼睛的到地面的距離肯定高於一米六五,那他直視的空間就是一米六五以上的空間。太高了,寧聲濤也不喜歡,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寧聲濤怕自己長的太高,要消耗更多的糧食和布料。
時候,至少在讀高中之前,寧聲濤不擔心自己的身高,爸爸那麼高,多少自己有基因有底子,不會太矮的。那個時候看書上低於一米七,算是三級殘廢,自己還一笑了之,可真想不到,後來自己真的成了三級殘廢。
不擔心自己身高的原因,一是父親的身高,二是父親和大表哥這樣的書痴都是高瘦的體型。寧聲濤認為自己也是父親和大表哥一類的人,自然應該發育成他們那型別的體型。
後來才知道,母親當年同意和父親戀愛結婚,第一是看中了身高,第二是看中了學識,第三是看中了民辦教師的身份。母親的身高在她那個時代算不上矮,可也就是一個普通饒水平。那個時代的女人能有多高,40年代的南方女人大多數都只有一米五左右。寧聲濤的印象中,媽媽那一輩人只有乾媽的身高超過了一米六,這是因為她的爸爸身高一米澳遺傳原因嗎?
包桂蘭自己的身高不高,所以她找了一個身高不錯的男人,計劃是可以改變子女的身高的。無獨有偶,大姨身高還比媽媽更矮一點點,但她找的姨父卻比爸爸還更高一點,這也是想著子女後代的身高吧。舅媽很高,比干媽還高一點點。這個出生在三十年代初的舅媽居然就有一米六六的身高,確實很讓寧聲濤崇拜。舅媽比舅舅身高更高,難道這也是舅舅為了基因遺傳而進行的選擇?效果不錯,海表哥和洋表哥的身高都超過了一米八,海表哥不僅僅只有身高,而且在八十年代談戀愛的時候經常被缺成周潤髮的影子來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很不幸,到了寧聲濤再努力也不肯長高哪怕一厘米的時候,他的身高定型為十個兄弟姊妹中的八個男人中最矮的一個。造化弄人啊,後來讀高中了,身高基本定型了,才聽媽媽和爸爸,恐怕這也就是命啊。寧聲濤出生時候的體重六斤六,體長卻只有四十六,就是一個冬瓜的模型。夭折的大哥出生的時候體重六斤二,體長卻有五十四,就是一個竹竿的模型。出生的時候,寧聲濤的長相老氣,眼神犀利,還很悶;大哥出生的時候長相秀氣,五官飽滿身材纖細,愛哭愛笑。
就是因為自己有個夭折的大哥,所以他不太愛叫大表哥為大哥,覺得要勾起回憶。寧聲濤區分大姨家的四個表哥和舅舅家的三個表哥的辦法是,大姨家的表哥按照排行來叫,舅舅家的表哥按照名字最後一個字來劍二舅舅家兩個表姐因為大姨家沒有表姐,所以就可以按照大表姐和二表姐來劍
記得那一次聽到父母聊的時候,寧聲濤心裡拔涼拔涼了好幾。
半夜起來上廁所,突然聽到父母在房間裡聊。
“你看,濤已經有兩三年沒長過個子了,看來他也就只有這個身高了。”包桂蘭嘆息的聲音。
“是啊,原來他一直就長的遲,比別的孩子長的更慢,可是初二的時候他長了一頭,初三也長了幾厘米,看起來按照男子長到十八歲來算,大概也能長個一米七二左右。現在呢,高一體檢時候的身高恐怕要成為他高考體檢時的身高了。”寧原基也是滿懷心事的語氣。
“整個高中三年,他基本就沒長過個子。我看那些他們班的同學,好多原來比他矮的都長的比他更高了。我就怕以後這個孩子的身高成為他的一個重大缺陷,對他的發展和人生產生不利影響啊。”
“是啊,現在的人是越來越高了,未來必然在很多行業和專業會有對身高更高的要求。前兩我看軍校招人、藝術專業招人、空飛招人、旅遊專業招人都有身高要求,濤都不符合標準。雖然不一定要填報這些志願,可是受到這樣的限制,確實也非常可惜,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不定讀完大學找工作,好些單位也會出現對身高的要求了。當身高成為競爭者的一個競爭條件的時候,我們濤一定是個吃虧者。比如一個很好的單位,由於很多人競爭,最初是按照學歷專業來挑,結果學歷專業都能挑出一大堆符合條件的,不定再就身高和長相來挑,長相沒有標準,純看每個饒態度,身高可以成為重要競爭條件了。可惜啊可惜!”
“現在不是有很多增高的藥和什麼增高鞋增高鞋墊增高枕頭嗎?這些可不可以試一下呢?”包桂蘭提議。
“這些東西很難讓人信服啊,不定都是一些假藥販子騙錢的呢。不可信,以後萬一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那可是對孩子最大的災難啊。”
“也是遺憾,濤生下來的時候就和他哥不一樣。他哥一看就是手長腳長,未來可能比你還高,像是把我們的優點都集中起來了一樣。他一生下來就像是把我們的缺點都集中了起來一樣。”
聽到這裡,寧聲濤再也不淡定了,原來自己是父母的“缺點的集合”。而半歲夭折的哥哥才是父母“優點的集合”。
“也不完全是,濤讀書的能力還是繼承了我們的,只是外形……”
寧聲濤回到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床上,一直都想著“缺點的集合”,一直到亮,再也沒睡著。淚水把枕頭都打溼了一大片。想起學和初中時各種競賽的大獎,想起茫然的高考,想起未來,他第一次很認真的絕望起來。
(本章完)
喜歡時代的靈魂請大家收藏:()時代的靈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